3.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方筹集建设资金。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充分调动农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鼓励农民自建符合村镇规划、体现地方民族文化、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住房,有关部门要参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行管理。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与灾后民房恢复重建、易地扶贫搬迁、残疾人搬迁、移民搬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合力推进。
(三)任务划分
以上工作由市建设局和市委农办牵头负责,市委农办负责对全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市建设局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并为农民建房提供技术服务;市防震减灾局、市财政局、市残联等有关单位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资金安排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农民自筹、财政补助的原则进行安排。
四、全面加强通信和电力设施保障能力建设
(一)目标任务
健全和完善通信、电力应急运行机制,强化通信、电力保障建设,提高通信网络和输配电设施的抗震能力,确保震后通信和电力畅通,为抗震救灾赢得主动。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通信保障能力建设。2009年建成市卫星通信保障系统,每个县(市)、区人民政府自行配备卫星电话2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各自行配备卫星电话l台。加强无线电通信网建设,加强移动基站的建设,在城市建设及改造中统筹移动基站的布局,确保网络的覆盖面。规划、建设、城管等部门加强协调尽快帮助移动公司解决龙泉路、青云街、北二环西段、南二环、北京路延长线至7204公路沿线等重要通信传输管道建设问题。同时,还要整合资源,充分运用相关单位和行业已建成使用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和集群指挥调度系统,建立健全协调机制,逐步建设市通信指挥调度体系。
2.建立健全电信运营企业预案体系和加强网络运营安全、应急物资储备工作。2009年上半年,各电信运营企业对本企业制定的各类预案进行自查、清理,进一步完善预案,做到预案种类齐全、操作程序完善、网络设备运行正常;对本单位通信网络设备进行自查,查缺补漏,完善通信网络运行机制,提高通信网络抗震能力;补充完善本单位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做好应急物资储备调拨、使用和管理工作。
3.加强电力保障能力建设。依据地震带分布情况,对处于重点防范区域的输变电设施、设备,进行必要的加固。按照《云南电网公司应急抢修物资管理办法》,做好电力救援物资、抢修物资的补充和储备,分片区配置应急电力物资、发电车和抢修塔,在调度大楼、集控站、变电站主控楼等重要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难救生设施。建立指挥决策系统,确保震后对电力保障的决策指挥。加强地震灾害电力应急抢险队伍建设,由昆明供电局按电网规模负责组建市100人,县(市)区20人的市、县(市)区二级应急抢险队伍;加强应急抢险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0个课时,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一旦接到临震预警信息或发生地震,应急抢险队伍必须立即到岗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