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7、组织创业竞赛活动。在全市组织由各类创业者参加的创业竞赛活动,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

  8、开展“创业促就业”宣传活动。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开展政策宣传、项目推介、表彰先进等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9、开展专项督查。从各相关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检查组,每半年对各县区和责任单位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保证活动取得实效。

  10、举行“凤还巢”、“创业进校园”等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推广工作成果,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三)2010年12月为总结验收阶段。主要工作为总结活动经验,建立推动我市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管理制度,通过召开总结表彰会,表彰一批创业带头人、创业明星、创业示范基地、创业示范街道(社区)、支持创业工作先进单位(个人),举办创业成果展,推广各级各部门先进工作经验。开展涉及政策环境、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创业环境满意度调查,改进不足,将我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向深入。

  五、有关要求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劳动保障、财政、发改委、民政、税务、工商、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以及县、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人民政府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协调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要求,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推进。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召开座谈、讲座、知识问答、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大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宣传力度,争取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创建工 作。

  (三)确保工作经费落实到位。要加大对创建工作经费的投入,重点解决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的网络建设,落实创建所需工作经费,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附件:
  南宁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指标分解表(2009年-2010年)


  指标

  单位

全员创业活动指数(%)

创业对就业贡献率(%)

新增创业孵化基地(个)

新增创业示范街道或示范社区(个)

新增青年创业见习基地(个)

新增返乡农民工创业品牌基地(个)

规模以上返乡创业经济实体(家)

新增私营企业(家)

新增个体工商户(户)

创业培训(人)

开发创业项目(个)

大中专技校参加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率(%)

组建创业指导服务专家(人)

全市

20

30

40

24

30

30

1000

6000

35000

10000

5000

60

200

武鸣县

20

30

2

2

1

3

90

350

3160

600

300

 

10

横 县

20

30

2

2

1

3

90

350

3160

600

300

 

10

宾阳县

20

30

2

2

1

3

90

350

3160

600

300

 

10

上林县

18

25

2

2

1

3

85

250

2100

520

160

 

10

马山县

18

25

2

2

1

3

85

250

2100

520

160

 

10

隆安县

18

25

2

2

1

2

85

250

2100

520

160

 

10

兴宁区

22

35

2

2

1

2

75

650

3080

560

300

 

10

江南区

22

35

2

2

1

3

75

500

3080

840

300

 

10

青秀区

22

35

2

2

1

2

95

650

3070

560

300

 

10

西乡塘区

22

35

2

2

1

2

95

650

2800

840

300

 

10

邕宁区

20

30

2

2

1

2

70

425

1680

560

250

 

10

良庆区

20

30

2

2

1

2

65

425

1550

560

200

 

10

高新区

 

 

1

 

1

 

 

300

600

 

150

 

10

华投区

 

 

1

 

1

 

 

300

1680

 

250

 

10

经开区

 

 

1

 

1

 

 

300

1680

 

50

 

10

市劳动保障局

 

 

4

 

 

 

 

 

 

2220

400

60

50

市经委

 

 

 

 

 

 

 

 

 

 

200

 

 

市农业局

 

 

2

 

 

 

 

 

 

 

100

 

 

市教育局

 

 

 

 

 

 

 

 

 

 

 

60

 

市商务局

 

 

 

 

 

 

 

 

 

 

100

 

 

市扶贫办

 

 

 

 

 

 

 

 

 

 

40

 

 

市卫生局

 

 

 

 

 

 

 

 

 

 

 

60

 

市人事局

 

 

 

 

 

 

 

 

 

500

 

60

 

市工商局

 

 

 

 

 

 

 

 

 

 

200

 

 

市总工会

 

 

3

 

 

 

 

 

 

500

160

 

 

市妇联

 

 

2

 

 

 

 

 

 

500

160

 

 

团市委

 

 

2

 

15

 

 

 

 

500

160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