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见

  ——管理体系高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逐步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相联系的知识产权核算指标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预警应急机制。
  二、激励知识产权创造
  (三)通过调整利益机制鼓励发明创造。严格执行《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有关职务发明、设计人奖励和报酬等规定,依法维护发明人和设计人的合法权益。实施专利资助制度,加大对创造发明人申请专利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制定和完善公共财政资金资助项目的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机制,扶持和资助项目实际完成人。
  (四)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引导企业在研究开发立项及开展经营活动前进行专利信息检索。实施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到2012年,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知识产权有关部门共同培育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并三年一次以市政府名义予以表彰奖励。市科委要建立和完善重大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制度,以知识产权的获取为重点开展全程跟踪服务。市国资委要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服务。
  (五)提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通过委托开发、技术协作、共同研发等形式开展技术合作。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或参与实施更多国家、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将知识产权量化指标纳入科研开发和科学研究的评价考核体系,把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拥有列入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的申请、评审、验收的重要内容。
  (六)提高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围绕汽车摩托车、资源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创意产业等重点产业,实施自主创新基础能力改造提升工程,从研究实验体系、科技公共服务体系、产业技术开发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五个层面推进知识产权创造基础能力建设,构建以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产业集群集聚区为关键环节的知识产权创造链条,加快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大幅度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加强对优势产业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发展趋势的研究,掌握知识产权分布状况,确定知识产权创造方向,发布相应指南,引导产业知识产权创造,培育并掌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知识产权储备。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第三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行业领域的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加大对商标国际注册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商标品牌。扶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娱乐、广告设计、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版权相关产业发展。
  三、促进知识产权有效运用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