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县域合作与利益分享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四)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按照“两极五带五区”的州域生产力布局规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企业跨县域合作,培强壮大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经济布局,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州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优势。
(五)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立县域合作与利益分享机制,要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按照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对区域产业布局进行科学规划,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坚持突出特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县域合作与利益分享机制,要有利于突出各县市的特色,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坚持市场运作、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的原则。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在资源整合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和协调,推动企业跨县域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使企业合作与政府合作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坚持存量不变、增量分享的原则。建立县域经济合作与利益分享机制,既要充分调动资源输出地的积极性,也要有利于保持资源加工地的发展活力,充分发挥经济增长极的辐射带动功能。开展县域合作之前双方政府的既得利益维持不变,通过合作实现的增量部分由双方共同分享。
--坚持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原则。对不同行业、不同资源和不同企业的利益分享方式和比例,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资源的增值收益及利税情况,按照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原则,由合作双方协商确定。
三、深入扎实推进县域合作,进一步增强州域经济的整体竞争优势
(六)加强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州域产业布局。要在深入分析全州产业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按照“两极五带五区”的生产力总体布局规划,以楚雄市为中心,以滇中特色大城市规划范围为框架的主发展极区域,依托昆楚高速公路、昆大铁路、320国道,形成昆楚经济带,构建楚雄中部综合产业区,重点发展烟草加工、冶金、制药、机电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加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加工制造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以禄丰县为中心,向北拓展到武定的次发展极区域,依托禄武高速公路,融合武定、禄丰县域经济,形成禄武经济带,构建楚雄东部重工业拓展区,重点发展钢铁、钛产业、盐化工等冶金化工产业及以水泥、石材为主的建材工业,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冶金化工基地;以元谋为主体,依托永武高速公路,融合永仁、元谋、武定县域经济,形成永武经济带,构筑北部绿色产业区,重点发展蔬菜、药材种植、绿色食品加工和旅游业,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绿色产业示范区;以大姚、姚安为中心,依托南永二级公路交通主干道,辅之以交通支线网络,融合南华、姚安、大姚、永仁县域经济,形成南永经济带,构建楚雄西部轻工产业区,重点发展纺织、木本油料种植及加工业、文化旅游业和配套服务业,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轻工业转移承接中心、木本油料基地和全州历史文化旅游核心区;以双柏为主体,包括楚雄市和南华县的南部地区,依托哀牢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林化工、木本油料种植及加工业,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生态示范区和木本油料基地。要尽快研究制定优化全州生产力布局的政策措施,指导各级各部门按照全州生产力布局的总体部署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县域间产业合理分工与协作,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