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往勘查工作及完成工作量
拟建的大隆煤矿位于原南川水江井田勘查区范围内。1959年12月,原四川省地质局涪南地质队提交了《四川省南桐煤田水乐村井田地质精查报告》。1968年12月,原四川省一三五地质队提交了《四川省南桐煤田水江井田地质精查补充报告》,1977年1月,原四川省煤炭工业局以川煤基字(1977)027号审批意见书按普查地质工作程度批准表内煤炭资源储量:A+B+C级405.6万吨,D级244.9万吨;表外煤炭资源储量:A+B+C级14.5万吨,D级2.9万吨。上述两次勘查共施工钻孔10个,总进尺2773.46m;槽探7条,工程量1014m
3,抽(注)水试验6层次/4孔。并进行了1:5000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13km
2和黄泥洞暗河的联通试验等工作。
三、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工作以资料收集为主,在结合邻近生产矿井的调查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煤层较稳定,勘查类型应为Ⅱ类二型,原则上以1000m左右勘查工程基本线距探求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是较合理的。由于新旧规范的差异及近几十年来同井田范围的水江煤矿、五星、江源煤矿及相邻的红岩井田、丛林沟井田的矿井生产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有关煤层、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等其它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资料,本报告采用结合以往勘查成果,收集生产矿井的地质资料并经过地表及井下验证核实等手段进行详查,以提高勘查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的勘查手段是基本符合本区实际的。
四、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基本查明了勘查区内含煤地层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
3l)的岩性组合特征及赋存规律,煤系平均厚度88.32m, K
1煤层总厚度2.20m含煤系数2.49%;K
1煤层沿走向由南至北逐渐分叉为三层,自下而上分别为K
1a、K
1b、K
1c煤层。基本查明了各可采煤层的层位、层数、厚度变化规律及可采性,K
1a煤层厚0.32~2.98m,平均1.54m,属全区可采煤层;K
1b煤层厚0.12~1.18m,平均0.67m,属局部可采煤层;K
1c煤层厚0~0.23m,平均0.12m,属不可采煤层;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其结论基本合理。
(二)基本查明了勘查区的构造形态,勘查区位于龙骨溪背斜的次级褶皱--弹子山背斜的北西翼南段,主体构造为一单斜,局部倒转;虽发现F
4、F
5、F
6、F
9四个逆断层,但对煤层的影响小;因此所确定的中等构造类型的评价是基本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