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09年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二)加强对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教。积极推动工读学校建设,进一步加大专门(工读)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切实把专门(工读)学校办成教育、矫治、挽救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阵地。充分发挥“社会一条龙”、“政法一条龙”在教育挽救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方面的作用,建立对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综合救助机制。灵活运用司法建议,创新帮教工作模式,加强社区矫治工作,逐步推行由专门人员用专门时间对被帮教对象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加强工作调研,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探索解决办法。

  (三)完善社会捐资助学长效机制。一是深入开展“希望工程”救助工作,积极资助贫困学生就学。二是继续推进“金秋助学”活动,促进教育公平。三是实施“春蕾计划”,大力开展数字化幼儿园建设。四是实施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扶残助学春雨行动”、“书香满人间”和“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等项目,积极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就学。

  四、深入推进“基础工程”

  (一)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以庆祝6·1儿童节、12·4法制宣传日等特殊节日为契机,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杂志、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依托学校、社区的工作平台,发挥政法部门的职能作用,深入推进法制副校长、法制进校园(社区)等,面向学校、社区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参与式、实践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二)加快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各地逐步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完善呼叫中心建设和相关管理制度,实现24小时的优质服务。

  通过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推动,强化12355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畅通诉求渠道,拓展服务领域,完善工作机制,解决青少年诉求,着力打造12355公共服务品牌。

  (三)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组织建设。一是加强各成员单位、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组织建设,确保资金、人员和办公场所“三落实”。二是继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交流工作经验,明确工作重点,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三是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监督考评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加强对各地各部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力度,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信息沟通。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