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意见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要积极联系相关行业、企业、学校,逐步建立以专业为纽带,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型的职业教育集团或校校合作型的教学联盟、区域联盟,强化校企合作,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推动职业教育的区域合作和城乡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优化专业设置,构建特色突出、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

  要结合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加快专业调整步伐。职业院校要面向就业市场,建立符合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适应性。新设专业要认真搞好市场调研,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要大力开发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进一步拓展“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相关专业领域,扩大工程的覆盖面。积极开发涉农专业,适应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需要。压缩或撤销市场无需求,就业无出路的专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突出的专业点。确定一批精品专业点、特色技能班,形成省、市、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重点做好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的对接,带动骨干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把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制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探索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下大气力建设一批具有现代职业教育水平、满足实习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职业院校首先要建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位要满足办学规模需求,设备要及时更新,努力构建“仿真”或“全真”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省级以上示范专业和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点)必须建有独立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要采取措施,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通过提供设备和技术、投资入股等方式,共建实训基地。要切实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积极争取有条件的企业提供生产车间、实验室、研发中心等资源,作为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弥补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具备条件的市应当结合本市经济特色和优势产业,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既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又面向社会提供就业与再就业培训服务。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