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壮大配套产业。围绕白色家电、厨卫、小家电等主导产业所需要的零配件和原材料,着力发展变频控制器、压缩机、精密无氟变频电机、蒸发器、冷凝器、信息家电模糊控制系统、电脑板、电子元器件、新型工程塑料、精密注塑等零部件加工产业。围绕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培植引进配套企业,壮大配套产业规模,形成上下游完善配套的家电产业链。搭建家电生产上下游企业多层次交流平台,促进家电企业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加速家电配套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家电制造上下游企业的共赢。
四、政策措施
(一)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战略实施,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是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企业科研开发经费的投入和奖励,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二是以现有骨干企业技术中心、院校及科研机构为依托,整合现有社会科技资源。利用企校合作、企研合作,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提高家电行业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掌握能力。
(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支持现有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依靠海尔、海信、九阳、小鸭等龙头生产企业在产业中的带动力和纽带作用,带动家电上下游产业实现全面融合升级。支持组建省级或国家级龙头流通企业,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以产业链为基础,扶持配套企业发展,完善专业配套服务,加强产业布局导向,积极规划和建设家电工业园区,以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为纽带,鼓励家电配套企业向家电工业园区集中。实施产业链招商,引进配套企业,包括协作件企业、工业设计机构、物流企业等,努力建设人才、资金、主导产品、配套件、研发设计、营销、物流相对集中的一体化家电产业体系。省家电行业协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专项资金,支持家电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市场推广和产品营销。进一步研究促进政策,提高品牌建设扶持力度,协助企业壮大实力,打造国际国内一流品牌。省家电行业协会要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品牌规划、品牌培育、品牌申报等工作。各企业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用好、用足国家出口退税政策、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同时要加大力度开拓中东、俄罗斯、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确保产品出口新亮点。要高度重视“家电下乡”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加大三四级及农村市场的营销、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确保国内市场稳步增长。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实行积极的人才政策,各级相关部门要制定政策吸引优秀家电人才到我省创业、工作和生活。支持和鼓励家电企业与高校合作,根据家电产业发展需要,联合培养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研发人才。二是加强我省职教体系建设,强化职工技能培训。积极推进企校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职业技术院校资源,组建省家电行业职教集团,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和企业职工培训问题,实现企校双赢,为产业技术升级奠定人才基础;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轮流培训制度,对企业职工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利用生产淡季,对产业工人进行技术培训或轮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技术人才储备;利用全省家电技能大赛和“金蓝领”培训项目,为家电产业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
(五)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各家电企业要提高资金投入比例,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力度,研发生产更多节能、环保、健康的家电产品。省家电行业协会要积极配合省有关部门督促企业做好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工作,提高回收利用率,打造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六)加强战略研究和政策指导,应对各类贸易壁垒。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抬头,许多国家在产品的安全性能、电磁兼容性、产品回收、节能、臭氧层保护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设置更多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因此,要重点加强对反倾销、反补贴、以标准为核心的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关税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及时了解掌握国外贸易壁垒的发展新动向,通过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为家电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进行海外投资提供指导、帮助和服务。
(七)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在规划建设、标准制定、数据统计、市场预警、贸易促进、行业准入、市场开拓、人才培训、品牌培育、行业监督、协调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牢牢树立“服务政府、服务企业”的宗旨,积极为政府决策做好参谋,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政府、协会、企业之间要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共同促进全省家电行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山东省五金衡器行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年)
(省经贸委、省轻工联社、省五金协会)
五金衡器制品涵盖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文体用品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分类为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文体用品、杂品和衡器,是我省传统的出口支柱行业,广泛地为工商业企业、农业、林业、渔业、航空运输业提供配套服务。五金衡器制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多年来担负着出口创汇、解决劳动就业的重任。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我省五金衡器行业发展,实现行业调整振兴,特制定本意见。
一、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山东省五金衡器制品规模在全国居第三位。现有企业4500多家,从业人员42万人,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510亿元,出口创汇33.7亿美元,实现利税38.6亿元。主要产品涉及锁具、不锈钢制品、橱卫用品、拉链、金属丝、绳、网、各种钉子及紧固件、金属管件,金属门窗及配件,建筑用金属构件、各种手工具、园艺工具、电动、风动、液压工具、金属包装容器、文体用品和衡器。规模以上五金衡器制品企业416个,主要集中在手工具、金属门窗及配件、金属丝绳、网、管件、制钉、制锁、不锈钢制品、文体用品和衡器行业。经过多年努力,我省五金衡器行业拥有了中国名牌5个,山东名牌20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1个。烟台三环锁业集团公司的三环锁具是中国十大锁王之一,远销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泰山体育用品产业集团是世界综合体育器材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是北京奥运会运动器械的主要供应商;文登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活扳手生产企业;济南玫德铸造有限公司的玛钢管件产量居世界同行业之首;山东樱花五金集团有限公司的樱花系列钉是全国钉类产品最大的生产企业;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从产品技术到生产规模均位于全国同行业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我省五金衡器行业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企业数量众多,单体规模较小。二是私营企业较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三是五金衡器行业属传统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四是多数企业没有发展规划,人才匮乏。五是生产经营缺乏组织协调,竞争秩序混乱,整体竞争力较差。六是出口产品较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七是多数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周转困难,缺乏信贷及信用担保支持。
二、指导思想、目标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发展规模经济、区域经济、五金制品生产基地,加强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注重企业经营及技术人才培养,逐步提高企业生产管理运营水平,提高山东省五金衡器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实现五金衡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围绕市场需求,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加花色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促进就业和扩大出口。
2.以企业为主体原则。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通过制定规划、标准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投资行为。
3.自主创新原则。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项目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避免低水平的规模扩张。
4.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原则。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设计、制造、营销、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到2011年,五金衡器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76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利税58亿元,年均增长15%;出口创汇58亿美元,年均增长20%。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比2008年翻一番。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在岗职工数比2008年增长12%,达到46-50万人。重点培育10个产业集群,集群主营业务收入总额达到200亿元以上。3年内,力争在济南玫德铸造、济宁樱花五金、东平九鑫工具、龙口新达工具、乐陵泰山体育器材等5个企业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培育和发展山东省五金衡器工业中国名牌5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山东名牌10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0个。
三、发展重点
利用高新技术嫁接传统的五金衡器制造工业。衡器工业应加强现代计量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同时加强高精度、动态计量和智能化。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五金制品的性能和质量。
(一)重点发展7大类产品。
1.采用数控化、加工中心等,提升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提高产品加工精度,实现航空造船配件产品的质量突破。
2.在建筑五金业,大力提升精密铸造技术,实现节材降耗、降低产品成本的目标,通过技术改造,使世界产量第一的济南玫德铸造产品占领更多市场。
3.在手工工具业,大力提升精密锻造技术,实现节材降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使我省文登威力、龙口新达、泰工工贸、东平九鑫工具出口量有较大增长。
4.提升表面处理技术,包括黑色金属电镀、喷涂,不锈钢表面着色、抛光,铝合金表面抗氧化等,推广使用环保化学镀先进技术,替代污染严重的传统电镀技术。
5.在刃具业,大力提升金属热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应用,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产品硬度,提升产品寿命,提高市场竞争力。6.锁具向高档化、智能化发展,重点加强生物识别系统和锁具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提高烟台三环锁具、潍坊五星锁具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7.文体用品向系列化、个性化、高安全性、零误差发展,培育民族品牌,使泰山牌体育产品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走向世界、享誉全球。8.衡器工业加强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高电子衡器和自动衡器产品的比例,打造以济南金钟电子衡器为主的中国最大高精度数字称重传感器生产基地和国内工业自动衡器制造基地。
(二)发展产业集群。搞好区域经济建设、集团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提高我省五金制品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巩固和发展10个五金制品基地。以文登威力工具集团为龙头,建立文登五金工具生产基地;以龙口新达工具有限公司为龙头,联合22个五金工具企业,建立龙口五金工具出口基地;以临沂五金城为龙头,建立临沂河东区五金产销基地;以济南玫德铸造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平阴五金管件生产出口基地;省五金协会与泰山钢铁合作,以博兴兴福镇为目标市场,建立不锈钢产业联合基地;以烟台三环为龙头,建立造锁集团基地;培育和发展商河金属丝网生产基地;以泰山体育产业集团为龙头,建立乐陵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巩固发展乐陵五金之乡;巩固发展阳信餐具基地。
(三)培育名牌产品。重点培育和发展体育用品、建筑五金、工具五金、日用五金、不锈钢制品中国名牌5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山东名牌10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0个。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品牌建设。以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培育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引导企业变价格战为质量战、技术战,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行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二)大力开拓市场。坚持内外贸并举,在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省五金协会充分利用与美国、加拿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支持山东省五金制品中小企业开发国际市场,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完善产品体系,推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海外设立营销机构,开拓国际市场。积极组织山东省五金企业参加国内外金属制品、建筑五金产品展销博览会,为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内竞争搭建平台。
(三)推进产学研联合创新。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合作,重点加强在新材料、新工艺方面(如工业陶瓷、纳米材料等)的合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重点研发飞机、轮船用螺丝钉等航空造船配件;与省工艺美术学院合作,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在原有5个技术中心(文登威力、烟台三环、山东国强、济南金钟、章丘炊事机械)的基础上,配合重点企业,建设企业和行业技术中心。尽快吸引、培养和发展一支以振兴我省五金行业为己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科技人才队伍。
(四)借力资本运作,优化行业格局。彻底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界限,在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实现东西之间,大、小企业之间,内外资之间联合、兼并、重组,支持企业按专业化发展方向进行结构调整和改组改制,形成面向不同层面、不同用途、各具特色的产品体系和合理的生产格局。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国内外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市场动态等信息服务,向政府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解决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山东省医药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