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南省农业厅关于公布2009年审定和登记的农作物品种的通知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忠丰2号

  选育单位:重庆皇华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Ⅱ-32A×忠恢166

  已经审定情况:2006年通过重庆市审定,审定编号:渝审稻2006012。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杂交迟熟中籼,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株形适中,植株整齐,繁茂性好,分蘖力中等,抽穗欠整齐,叶色淡绿,叶片宽长,披叶,叶鞘、稃尖紫色。叶下禾,穗形较大,谷中长粒形,有短顶芒,落色好。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5.6万穗,每穗总粒数167.2粒,结实率82.3%,千粒重30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4.9,感纹枯病;耐低温能力较强,耐高温能力较强。米质:糙米率81.2%,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3.5%,粒长6.6毫米,长宽比2.5,垩白粒46%,垩白度9.4%,透明度3级,碱消值5.2级,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8%,蛋白质含量9.0%。

  产量表现:2008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71.2公斤,比对照II优58增产5.6%,极显著,日产量3.98公斤,比对照高0.27公斤。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上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2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公斤,秧龄30天或主茎叶片数5~6叶移栽,种植密度16.5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基本苗6~8万,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及时晒田,在分蘖期每亩施钾肥10~15公斤,有利壮杆壮籽,后期湿润灌溉,注意防治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轻发的山丘区作中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9026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C两优755

  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C815S×755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两系杂交一季晚籼,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株高114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剑叶中长直立。叶鞘、稃尖紫色,落色好。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9万穗,每穗总粒数162粒,结实率77.6%,千粒重28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6.9;白叶枯病抗性9级,高感白叶枯病。米质:糙米率83.0%,精米率75.2%,整精米率67.0%,粒长6.7毫米,长宽比2.7,垩白粒率55%,垩白度7.7%,透明度2级,碱消值5.3级,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6%,蛋白质含量11.2%。

  产量表现:200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29.5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76%,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604.11公斤,比对照增产5.45%。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66.84公斤,比对照增产5.11%,日产量4.54公斤,比对照高0.23公斤。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湘中5月25日左右播种,湘北提早2~3天播种,湘南推迟2~3天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7~8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0.8公斤,秧龄25~30天,种植密度可根据肥力水平采用16厘米×26.5厘米或20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基本苗6万左右。施肥做到基肥足,追肥速,中后期酌情补;氮、磷、钾肥结合施用,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灌水采用深水活蔸,浅水分蘖,及时晒田,有水壮苞抽穗,后期干干湿湿,切忌脱水过早。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9027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C两优608

  选育单位: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C815S×R608

  已往审定情况: 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两系杂交一季晚籼,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株高113厘米左右,株型集散适中,繁茂性好,生长整齐、穗大粒多,后期落色好。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6.7~17.3万穗,每穗总粒数174粒左右,结实率73.0~76.1%,千粒重27.4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6.5,白叶枯病抗性7级,感白叶枯病。耐高温能力强。米质:糙米率82.9%,精米率74.7%,整精米率59.8%,粒长6.8毫米,长宽比2.8,垩白粒率32%,垩白度2.9%,透明度2级,碱消值4.3级,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8%,蛋白质含量11.2%。

  产量表现:200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37.1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26%,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88.94公斤,比对照增产2.80%,不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63.04公斤,比对照增产4.03%,日产量4.54公斤,比对照高0.20公斤。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也可参照当地汕优63的播种期同期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2~15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5公斤;每亩插1.1~1.3万蔸,基本苗6~7万;适宜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栽培,施肥以基肥和有机肥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在灌水管理上,做到前期浅水,中期轻搁,后期采用干干湿湿灌溉,断水不宜过早;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9028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C两优501

  选育单位: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农业大学、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C815S×制501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两系杂交一季晚籼,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株高115.6厘米左右,叶片较窄,剑叶挺直,株型松紧适中,落色好,不易落粒。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6.6万穗,每穗总粒数193.6粒左右,结实率77.7%,千粒重24.9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6.8;白叶枯病抗性7级,感白叶枯病。米质:糙米率81.5%,精米率74.2%,整精米率67.7%,粒长6.2 毫米,长宽比2.6,垩白粒率68%,垩白度6.9%,透明度2级,碱消值4.3级,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1%,蛋白质含量10.3 %。

  产量表现:200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29.3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72%,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604.23公斤,比对照增产6.88%,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66.78公斤,比对照增产5.30%,日产量4.56公斤,比对照高0.23公斤。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可参照当地汕优63的播种期同期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7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2~1.5公斤,秧龄30天以内,种植密度20厘米×26.5厘米,每蔸插6~7苗,每亩基本苗8万。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时晒田控蘖,后期实行湿润灌溉,抽穗扬花后不要脱水过早,保证充分灌浆结实。注意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9029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Y两优9918

  选育单位:湖南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Y58S×R928(R527/R9311 //R838)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两系杂交一季晚籼,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株高117厘米左右,株型松紧适中,叶色淡绿,剑叶挺、直、凹,茎杆坚韧,分蘖力中等,抽穗整齐,熟期落色好。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6.5万穗,每穗总粒数175.5粒,结实率79.7%,千粒重26.8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6.8;白叶枯病抗性9级,高感白叶枯病;耐高温能力强,耐低温能力较强。米质:糙米率 82.9%,精米率75.4%,整精米率61.2%,粒长6.9毫米,长宽比2.8,垩白粒率50%,垩白度5.0%,透明度3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7%,蛋白质含量10.1%。

  产量表现:200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39.0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64%,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626.99公斤,比对照增产10.35%,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83.04公斤,比对照增产7.99%,日产量4.69公斤,比对照高0.40公斤。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5月中、下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0.75~1.0公斤,播种时每公斤种子拌2克多效唑。秧龄不超过25天,种植密度26.5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 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比例以1.0:0.6:1.0为宜。丘陵、山区每亩基肥施复合肥50公斤,平原湖区35公斤,移栽后3天每亩施尿素10公斤促分蘖,幼穗分化前每亩追施钾肥10公斤、尿素4公斤。切忌后期断水过早影响结实和充实。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9030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Y两优3218

  选育单位: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Y58S×湘恢3218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两系杂交一季晚籼,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株高124厘米左右,株型紧散适中,剑叶直立半瓦。叶鞘、稃尖无色,落色好。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7.0万穗,每穗总粒数165.2粒,结实率80.0%左右,千粒重27.2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5.5;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感白叶枯病;抗高温能力强。米质:糙米率80.6%,精米率72.0%,整精米率63.6%,粒长6.9毫米,长宽比2.9,垩白粒率44%,垩白度6.2%,透明度2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4%,蛋白质含量10.2%。

  产量表现:2007年省平均亩产529.9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84%,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81.48公斤,比对照增产2.86%,不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产量555.74公斤,比对照增产3.85%,日产量4.36公斤,比对照高0.11公斤。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5月下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0公斤,秧龄30天或主茎叶片数达5~6叶时移栽。种植密度20厘米×26.5厘米,每蔸插1~2粒谷秧,每亩基本苗5~6万。每亩施40~50公斤复合肥作底肥,插秧后5~7天追施尿素5~8公斤,幼穗分化的3~4期再施尿素2~5公斤、氯化钾25公斤。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9031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Y两优香2号

  选育单位:湖南中江种业有限公司、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Y58S×江恢6292(MUT109M.H/9311)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两系杂交一季晚籼,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株高108厘米左右,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分蘖力强,剑叶挺、直、凹,稃尖无色,抽穗整齐,叶下禾,穗大粒多,熟期落色好。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7.0万穗,每穗总粒数172.2粒,结实率78.2%,千粒重25.8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3.9;白叶枯病抗性3级;耐高温能力强。米质:糙米率 81.1%,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6.7%,粒长6.7毫米,长宽比2.9,垩白粒率19%,垩白度2.9%,透明度1级,碱消值6.9级,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蛋白质含量8.6%。

  产量表现:200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14.4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减产3.46%,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95.42公斤,比对照增产5.32%,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54.95公斤,比对照增产0.93%,日产量4.35公斤,比对照低0.04公斤。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5月中、下旬至6月初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1.25公斤,播种时每公斤种子拌2克多效唑,秧龄不超过30天,叶龄6叶内移栽,种植密度20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基本苗6~7万,适宜在中等以上肥力水平下栽培,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比例以1.0:0.6:1.0为宜。切忌后期脱水过早,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9032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两优2469

  选育单位: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广占63S×R2469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两系杂交一季晚籼,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1天左右。株高122厘米左右,株型集散适中,繁茂性好,生长整齐,穗大粒多,后期落色好。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5.9~17.2万穗,每穗总粒数169.7~174.4粒,结实率78.5%~82.5%,千粒重27.6~28.2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6.2,白叶枯病抗性5级,感白叶枯病。耐高温能力强。米质:糙米率81.7%,精米率73.0%,整精米率61.6%,粒长6.8毫米 ,长宽比2.9,垩白粒率25%,垩白度3.0%,透明度2级,碱消值5.3级,胶稠度6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3%,蛋白质含量11.1%。

  产量表现:200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38.7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8%,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609.55公斤,比对照增产6.39%,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74.17公斤,比对照增产5.99%,日产量4.74公斤,比对照高0.40公斤。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一季晚稻种植,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也可参照当地汕优63的播种期同期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2~15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5公斤;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基本苗6~7万;适宜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栽培,施肥以基肥和有机肥为主,前期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在灌水管理上,做到前期浅水,中期轻搁,后期采用干干湿湿灌溉,断水不宜过早;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9033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两优168

  选育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丰39S×R168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两系杂交一季晚籼,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生育期121天左右。株高124厘米左右,株型适中,剑叶较长且直立。叶鞘、稃尖无色,落色好。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5.5万穗,每穗总粒数187.0粒,结实率77.4%,千粒重27.9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6.6;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耐高温能力强。米质:糙米率80.8%,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0.7%,粒长7.0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36%,垩白度3.4%,透明度2级,碱消值6.6级,胶稠度6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3%,蛋白质含量10.6%。

  产量表现:200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32.7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39%,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94.11公斤,比对照增产5.09%,不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63.43公斤,比对照增产4.74%,日产量4.64公斤,比对照高0.36公斤。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5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公斤,秧龄30天以内,种植密度:根据肥力水平采用20厘米×20厘米或16.5厘米×26.5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基本苗6万左右。基肥足,追肥速,中期补,氮、磷、钾肥结合施用,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深水活蔸,浅水分蘖,及时晒田,有水壮苞抽穗,后期干干湿湿,不宜脱水过早。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9034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广两优8号

  选育单位:湖南大唐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广8S×R8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两系杂交一季晚籼,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株高124厘米左右,叶片较窄,剑叶长挺,株型松紧适中,落色好。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6.9万穗,每穗总粒数163.5粒,结实率76.0 %,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7.2,白叶枯病抗性9级,高感白叶枯病。米质:糙米率82.4%,精米率74.5%,整精米率63.1%,垩白粒率52%,垩白度12.1%,粒长6.8毫米,长宽比2.9,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5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7%,蛋白质含量12.2%。

  产量表现:200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25.6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0%,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97.3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27%,不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61.50公斤,比对照增产3.64%,日产量4.43公斤,比对照高0.09公斤。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可参照当地汕优63的播种期同期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7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2~1.5公斤,秧龄32天以内,种植密度20厘米×26.5厘米,每蔸6~7苗,每亩基本苗8万左右。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时晒田控蘖,后期实行湿润灌溉,抽穗扬花后不要脱水过早,保证充分灌浆结实。注意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9035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冈优140

  选育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天龙水稻研究所、衡阳金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冈46A×天龙恢140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杂交一季晚籼,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株高135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适中,分蘖力中等,叶片挺直,绿色,剑叶宽大直立微内卷,前期长势旺,后期落色好。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5.5万穗,每穗总粒数166.4粒,结实率72.9%,千粒重30.4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5.9;白叶枯病抗性7级,感白叶枯病。耐高温能力较强。米质一般:糙米率82.9%,精米率74.9%,整精米率59.6%,粒长6.2毫米,长宽比2.2,垩白粒率86%,垩白度15.9%,透明度2级,碱消值5.2级,胶稠度5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7%,蛋白质含量11.2%。

  产量表现:200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47.1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3%,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82.85公斤,比对照增产1.63%,不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64.98公斤,比对照增产4.93%,日产量4.41公斤,比对照高0.16公斤。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5月20日前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1.0公斤,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每蔸插4~6苗,每亩基本苗8万左右。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看苗补施穗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9036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协优117

  选育单位:四川省泸州泰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协青早A×泸恢17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杂交一季晚籼,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株高131厘米左右,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剑叶直,叶色较浓,长势旺,叶鞘、稃尖紫色,后期落色好。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 16.35 万穗,每穗总粒数 151.05粒,结实率81.4 %,千粒重31.05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5.9,白叶枯病抗性7级,感白叶枯病。米质: 糙米率82.9%, 精米率73.9%, 整精米率45.9%, 粒长6.9毫米,长宽比2.6,垩白粒率72%,垩白度14.0%,透明度2级,碱消值5.8级,胶稠度38毫米,直链淀含量23.2%, 蛋白质含量11.2%。

  产量表现:200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73.16公斤, 比对照汕优63增产7.55%,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量597.44公斤, 比对照增产4.28%, 不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85.3公斤,比对照增产5.92%,日产量4.65公斤,比对照高0.2公斤。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可与当地汕优63的播种期同期播种。水育秧,秧龄不超过30天。适当稀播,秧田每亩播种量12~1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1.0公斤。注意合理密植,建立良好的高产群体结构。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培育多蘖壮秧,巧施穗肥,氮、磷、钾肥配合,有机肥、无机肥适量搭配。科学管水,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9037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Ⅱ优845

  选育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农科院、温州联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Ⅱ-32A×温恢845

  已往审定情况:2006年通过浙江省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06006。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杂交一季晚籼,在我省作一晚栽培,全生育期123天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株形集散适中,茎杆粗壮,耐肥抗到,剑叶短宽直立,半叶下禾,成熟期落色好。分蘖力强,有效穗较多,成穗率较高,穗粒较多,结实率高,籽粒饱满,谷长粒形,稃尖紫色无芒。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8万穗,每穗总粒数153粒,结实率86%,千粒重26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5.5,白叶枯病抗性7级,感白叶枯病;米质:糙米率81.4%,精米率73.8%,整精米率67.7%,粒长6.1毫米,长宽比2.5,垩白粒率52%,垩白度10.9%,透明度2级,碱消值5.8级,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6.7%,蛋白质含量9.8%。

  产量表现:2006年湖南省区试平均亩产554.1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84%;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69.12公斤,比对照增产6.79%,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61.65公斤,比对照增产5.32%,日产量4.57公斤,比对照高0.28公斤。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宜在5月中、下旬播种,每亩用种量1.5公斤,稀播匀播,培育带蘖壮秧。适龄移栽,秧龄25天左右,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种植密度20厘米×23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基本苗6~7万。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氮、磷、钾肥结合使用,并增加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一般每亩施纯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钾12公斤。深水活蔸,浅水分蘖,苗够晒田,有水壮苞抽穗,后期干湿交替,避免成熟期过早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9038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玉针香

  选育单位: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天龙香103/R4015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常规中熟晚籼,在我省作双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株高119 厘米左右,株型适中。叶鞘、稃尖无色,落色好。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8.1万穗,每穗总粒数115.8粒,结实率81.1%,千粒重28.0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8.2,白叶枯病抗性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能力较强。米质:糙米率80.0%,精米率65.7%,整精米率55.8%,粒长8.8毫米,长宽比4.9,垩白粒率3%,垩白度0.4%,透明度1级,碱消值6级,胶稠度8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0%。在2006年湖南省第六次优质稻品种评选中被评为一等优质稻品种。

  产量表现:200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26.38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减产1.34%,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461.56公斤,比对照减产7.15%,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43.97公斤,比对照减产4.25%,日产量3.89公斤,比对照低0.31公斤。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双季晚稻栽培,湘中6月16~18日播种,湘北可提早2天,湘南可推迟2天。每亩大田用种量2.5公斤。7月25日前移栽完毕,秧龄控制在35天内,种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蔸插4~5苗,每亩基本苗7.5~9万。宜采用中等偏高肥力水平栽培,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前期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早施追肥,促进分蘖,中后期稳施壮苞肥及壮籽肥;前期以浅水促分蘖为主,中后期保持湿润为主,切忌脱水过早。在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破口期必须加强对稻瘟病的防治。同时注意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9039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玉柱香

  选育单位: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湘晚籼13号/爱华5号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常规中熟晚籼,在我省作双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5天左右。株高122 厘米左右,株型适中,叶鞘、稃尖无色,落色好。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8.8万穗,每穗总粒数133.8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8.3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7.9,白叶枯病抗性9级,高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耐寒能力较强。米质:糙米率80.3%,精米率70.9%,整精米率63.0%,粒长8.7毫米,长宽比4.4,垩白粒率9%,垩白度0.5%,透明度1级,碱消值6级,胶稠度8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

  产量表现:200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21.52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减产2.47%,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480.68公斤,比对照减产3.31%,不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51.10公斤,比对照减产2.89%,日产量3.99公斤,比对照低0.22公斤。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双季晚稻栽培,湘中6月16~18日播种,湘北可提早2天,湘南可推迟2天。每亩大田用种量2.5公斤,7月25日前移栽完毕,秧龄控制在35天内,种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蔸插4~5苗,每亩基本苗7.5~9万。宜采用中等肥力水平栽培,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前期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早施追肥,促进分蘖,中后期稳施壮苞肥及壮籽肥;前期以浅水促分蘖为主,中后期保持湿润为主,切忌脱水过早。在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破口期必须加强对稻瘟病的防治。同时注意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9040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宜S晚2号

  选育单位:江西省宜春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276S×C20-7-85

  已往审定情况:2004年通过江西省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稻2004020。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两系杂交中熟晚籼,在我省作双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株高104厘米左右,株型紧凑,长势繁茂,茎秆粗壮,分蘖能力强,剑叶挺直,属半叶下禾。叶鞘绿色,颖尖、柱头无色,叶片深绿色,穗顶部部分谷粒有芒。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9万穗,每穗总粒数135粒左右,结实率80%,千粒重28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6.0,白叶枯病抗性7级,感白叶枯病。米质:糙米率82.9%,精米率74.2%,整精米率62.3%,粒长7.0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40%,垩白度6.4%,透明度2级,碱消值5.2级,胶稠度8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7%,蛋白质含量12.7%。在2006年湖南省第六次优质稻品种评选中被评为三等优质双季晚籼稻品种。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