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二、工作目标
  整个系统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标准设计,一步到位,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主要包括专用网络、系统平台、应用子系统、监督指挥大厅、显示大屏、信息采集终端、GPS定位系统等。待市国土局地理信息系统建成后,再进行二期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地理信息、部件普查、编码、GIS系统等软硬件。一期工程建设于2009年5月建成并试运行,二期工程于2009年年底完成。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重点围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城市秩序等公共服务领域,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主动及时的的发现机制、问题解决快速精确到位的处置机制、职责分明监督有力的综合评价机制以及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区域为中心城市400平方公里范围。
  三、工作任务
  (一)建设应用系统
  1.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1)单元网格划分。以万平米为基本单位,由专业测绘部门将市区400平方公里区域划为分若干单元。网格划定按照法定基础、属地管理、现状管理、方便管理、地理布局、负载均衡、无缝拼接、相对稳定的原则,1个社区可划分为1个或多个单元网格。(2)城市管理事件、部件普查及地理编码。把城市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部件和事件两大类别。即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把非物化的、人的行为问题作为城市事件进行管理。同时,把部件和事件按城市管理的职能和专业分工进行分类管理,根据部颁标准进一步细化若干种类。按照城市管理实际应用体系在市中心区90平方公里范围,由专业部门进行地理勘测,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管理对象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单元网格地图上,详实地反映管理对象的属性、类别、网格区域、责任单位等情况,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使城市管理的部件、事件一一对应责任部门。
  2.软硬件系统建设。建设完备的信息网络系统和基础应用平台,包括网络环境服务器、显示设备、存储设备、呼叫中心、系统软件、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和安全保障等;建立中央信息控制中心,包括电子大屏幕显示系统、呼叫中心等;数据采集设备,包括“城管通”、电子监控系统等;建立协同工作系统,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在市监督指挥中心与各专业部门间搭建信息实时传递系统。
  3.信息采集系统建设。(1)采集渠道。信息采集采取市民举报投诉、职能部门开展业务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和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的信息采集,以及城管管理执法人员在管理执法过程中的信息采集相结合的办法,保证信息采集的及时、准确。(2)采集方式。市民和职能部门通过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互联网,城管管理执法人员采取与监督员互动,使用“城管通”向监督指挥中心上报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