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通知


  3.突出发展重点,带动整体振兴。扶持重点产业、优势企业、品牌产品加快发展,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建立完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应对风险能力,促进产业全面振兴。

  4.坚持市场主导,强化政策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优势资源合理流动,实现优胜劣汰。发挥产业政策、金融财税政策的调控作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总体目标。到2011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00亿元,年均增长13%;出口创汇达到200亿美元,年均增长9%;培育1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4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1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建成28个省级以上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培育20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自主品牌产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额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重点企业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普及率达到5%,国际依存度达到35%。

  三、发展重点

  (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技术改造为抓手,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市场有效供给能力。推进化纤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支持山东海龙、银鹰化纤、烟台氨纶、翔宇化纤、鲁意高新纤维、华纶化纤等重点企业,加快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和纺织产品一条龙的应用开发,加大新型化纤纺丝技术研发力度,实现化纤产品连续化、柔性化、多样化、高效节能、高附加值生产。加快棉纺织业、毛纺织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支持魏桥、大海、如意、鲁泰、冠星、泰丰、三阳、夏津、天信、环宇、岱银、三和、华乐、孚日、德棉、宏业、华龙、银仕莱、南山、康平纳等重点企业,继续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和精梳)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织物,加大化纤使用比例,加大高支毛精纺面料、半精纺面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形成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拳头产品。加快山东如意集团“如意纺”(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国家级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在全省棉纺、毛纺行业大力推广“如意纺”技术。加快服装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支持新郎、鲁泰、即发、桑莎、诸城裕泰、舒朗、迪尚、绮丽、耶莉娅、仙霞、红领、兰雁、海珊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按照“强化特色、壮大优势、培育名牌、提高档次、突破辅料、开拓市场”的思路,促进服装产业链发展。突出抓好服装设计,壮大男装品牌,做强针织服装,做精高档色织衬衫,做大牛仔服装,培育女装和时装。加快发展西服、高档色织衬衫、系列牛仔服装、男女时装、职业装和高档针织内衣、休闲运动装、针织时装八大类产品,以此带动面料、辅料、设计、技术、工艺、品牌、广告、营销、服务等产业配套发展,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加快家纺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以孚日、亚光、喜盈门、金号、豪盛、新光、鸣球、圣豪、东升、东方、山花、海马等巾被、毯类企业为骨干,加强产品设计以及系列产品的配套开发,提高织造水平和染色牢度,充分利用各种纤维、纱线,灵活采用提、绣、贴、割、剪、印、整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市场份额,继续保持我省巾被和毯类产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稳步发展文登、滨州、高密家纺基地的同时,积极推动潍坊千榕家纺、烟台北方、齐荣纺织、莱芜泰丰、威海银洁、如意集团、天信家纺、大海、澳亚家纺、青纺联等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系列化室内用品,形成新的增长点。围绕高科技家纺产品的生产和阔幅特种整理深加工的要求,建立印染加工基地,支持现有印染企业淘汰落后生产线,扩大特宽幅印染生产,提高后整理水平,增强配套缝制加工能力,形成以中高档床品为龙头的家纺产业链。推广应用电子、节能、环保等新技术,实现家纺产品系列化、功能化、时尚化。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