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产业基础扎实。全省拥有1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5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园、23个省级信息产业园、9个省级软件园。以青岛为龙头,以胶东半岛和济南都市圈为基地,沿胶济铁路沿线铺开并向两翼拓展的信息产业带基本形成。2008年,6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百强,11家企业进入全国软件百强。高端容错服务器、液晶电视(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源和模组、碳化硅晶体材料及单晶生长炉、半导体发光器件及白光照明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又实现新突破。“高精尖”军工电子技术产品和信息系统装备研发成功,为“神七”成功发射作出积极贡献。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手机、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光电子、电子器件、软件外包服务等高端产业增幅都在20%以上,单晶硅材料、光伏电池、高性能服务器、热打印机、中间件软件等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3.技术创新和标准建设成效明显。全行业拥有国家创新型企业3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个、国家和省级重点试验室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软件工程技术中心35个、集成电路设计中心8个,重点科技成果近4000项,申请专利2.2万项,参与制订或修订国家标准62项。
4.产业招商成果显著。2008年,我省信息产业获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7个,实际到账外资4.45亿美元,其中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等行业占比90%以上,半导体照明、半导体元器件、服务外包等成为新的对外合资合作的热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其中,笔记本电脑增长10多倍、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增长110%以上、通信设备增长30%以上。全年产业出口额213亿美元,增长40%:机电产品出口前10位企业中,电子信息企业7家。
(二)形势。
1.产业增速高位回落。2008年一季度,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增幅较大,到3月份达到46%,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入9月份以后,增速下滑到30%以下。金融危机对电子信息产业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预计2009年产业形势更加严峻。
2.市场需求急剧萎缩。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对实体经济冲击日益显现,国际消费市场需求疲软低迷,订单急剧萎缩,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回暖,发展形势严峻。消费信心有所下降,内需市场相对低迷,消费电子产品特别是家用视听产品、计算机整机行业和元器件行业、其他投资类产品等都受到一定影响。出口市场低迷导致产能过剩和库存过多,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价格竞争,一批中小企业陷入困境,部分企业开始出现开工不足或增产不增效的现象。
3.产业调整发展面临新机遇。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将促使低端加工贸易和落后产能加速淘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也为我省信息产业合理布局、融合产业资源、向国际分工高端延伸提供了机遇。国家及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有利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