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的通知

  终身教育体系要建立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农村教育、老年教育的服务平台,促进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广泛建立,初步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指标(二)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政府对公共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资金的保障情况,以衡量政府对发展教育事业的努力程度与支持力度,具体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 、市级财政统筹和转移支付的水平等。
  4.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
  该指标反映政府对发展教育事业的努力程度。2005年上海市全口径(含中央政府支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266.95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为214.17亿元),按照上海市财政局的统计口径,上海GDP如果扣除上缴中央财政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5%。如果按照国家的统计口径,上海全口径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2003年为3.08%。 到2010年上海全口径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宜定为4%。
  5. 市级财政统筹和转移支付的水平
  该指标反映政府对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市级财政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支持区级教育财政经费相对紧缺的区(县)和人口导入区教育事业发展。
  指标(三)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市各级政府保障适龄儿童、青少年受教育机会的公平程度。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程度指标包括校舍建设达标学校的比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基本形成两项内容。
  6. 校舍建设达标学校的比例
  该指标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硬件建设的达标与均衡程度。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校建设有“1990”与“2004”两套建设标准,后者要求明显高于前者。要求上海中小学全部执行“2004”标准有困难,从实际出发,不同时期建造或改建的中小学可按不同标准衡量。到2010年,上海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建设要100%达到“1990标准”,新建学校达到“2004标准”的比例不低于80%。
  7. 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基本形成
  该指标主要反映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所进行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制定完善的情况。为了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一方面制定各级各类教师工资等级标准序列,逐步使教师的收入水平均衡化;另一方面,在区县范围内要使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和校长能合理流动,并形成机制。
  指标(四)教育信息化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教育系统对信息化社会的适应情况以及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教育信息化既表现为电脑和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情况,更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情况。教育信息化指标具体包括:中小学校校园网连通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水平等。
  8. 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
  该指标反映教师和学生在学校获取信息的便捷程度。通过校园网存储、采集、交流教育教学资源,便于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建设校园文化,加强学校与社会沟通。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市教委和各区县政府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硬件配置。到本世纪初,上海各区县学校已基本实现“校校通”的目标。到2010年,上海市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要达到97%。
  9.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目前,教育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中应用仍不充分。衡量信息技术是否有效应用的标准是:第一,学校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第二,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第三,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课程和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指标(五)教育国际化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教育国际交流的活跃程度与开放水平。具体包括高校境外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比例等内容。
  10. 高校境外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
  高等学校中境外留学生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程度。有关数据显示,高收入国家该项指标平均值为10.3%,中上等收入国家为4.2%。截止2005年,上海有24所普通高等学校接受境外留学生2.62万人,占全市高校(不含成人高校)在校生数的5.45%,境外留学生比例位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北京同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境外留学生共2.63万人,占当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不含成人高校)的3.75%。但与国际上一些大城市相比,上海仍有较大距离,2004年在伦敦各高校就学的外国留学生高达14.2%。随着近年来上海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上海地方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制度的设立,预计到2010年接收境外留学生高校将达到30所以上,境外学生比例有可能达到8%左右。
  11. 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比例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参与国际教育交流的程度。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是上海教育对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开阔教师视野,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教师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包容水平。对高校教师来说,到国外进修学习,能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并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提升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未来几年,将通过逐步扩大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比例,提升上海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开放水平。
  指标(六) 学习型城市建设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和发展水平。学习型城市建设是终身教育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基本形成,学校和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资源的共享水平,企业用于员工继续教育和培训的经费占员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等内容。
  12. 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基本形成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