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构筑多元化的城建投融资体系。落实以奖代补、差别化管理办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原计划三年内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项目,集中到今年安排,年内完成投资30亿元左右,实施99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9.5亿元,确保瀛洲大桥、西苑桥、孙辛路、洛南污水总干管一期等28个项目花会前竣工投用;投资8.6亿元,确保华山路、瀛洲路、道北二路等36个续建项目年内竣工;新开工滨河北路、金城寨街、瀛洲路雨水泵站等42个项目,完成投资11.9亿元。加快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抓紧新区垃圾处理厂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确保收水率不低于70%;抓紧开工县城垃圾处理项目。加快实施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尽快实施东区供热热源、热网建设。各县(市)区也要抓紧制定本区域内的集中供热规划。西气东输二线洛阳支干线项目要加快进度,确保按计划建成投用。
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22.加快编制产业集聚区规划。市发改委、国土资源局、环保局、规划局要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加快完成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尽快启动“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对已完成规划环评审查的产业集聚区,简化入驻项目环评内容,从快办理环评手续。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新增的用地指标,集中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建设。
23.加快产业集聚区前期建设。由市发改委牵头,加快制定出台产业集聚区实施意见。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省3亿元县域经济奖励资金,集中扶持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厂房建设;统筹安排资金5000万元,抓紧启动一批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24.加快产业集聚区担保机构建设。市里拿出1000万元,对政府引导、社会化融资、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由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引导设立的以服务产业集聚区企业为主的担保公司,按超目标部分贷款担保金额进行奖励,用于追加资本金。
25.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在各个工业园区全面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凡利用新增国有建设用地进行标准化厂房建设的,不受批次数量限制,按土地开发建设整体方案上报,随报随批。标准化厂房建设所需的新增建设用地,除保障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用地外,优先予以保证。各县(市)区的标准化厂房建设目标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定期召开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对符合条件的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协调各部门联合办公、简化程序、快速办理;对适宜进入标准化厂房生产而未进入标准化厂房区的工业项目以及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工业项目,各职能部门要协调联动,土地部门不予单独供地,规划部门不予规划审批,建设部门不予施工许可。
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建设规模大、土地利用率高的建设项目以及标准化厂房建设成效突出的工业园区、县(市)区进行奖励。其中,500万元奖励新开工建设的标准化厂房,500万元奖励企业入驻的标准化厂房。全年建成标准化厂房36.6万平方米。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