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现有各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加强质控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建立医学影像专业工作规范,积极探索医学影像资源共享问题,全面推进二级以上医院部分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今年拟建急诊、重症监护质控中心。
(四)不断改进医疗服务,切实方便群众就医
加强医院运行监管,改善就诊环境、简化就医环节,推动预约挂号等方面的十项便民服务措施,让患者得实惠,让人民群众满意。
进一步加强门、急诊服务工作,深入开展调研,研究设计符合医院管理要求和群众就诊需求的标准服务流程,规范就诊秩序、促进就诊区域的合理布局。推广宣武医院门诊层级就诊工作经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方便患者就医。
(五)推进民营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将民营医疗机构管理纳入医疗机构全行业管理范围,切实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的设置准入、人员和技术准入、医疗质量、依法行医等方面的管理力度,规范民营医疗机构的行为,保障患者安全。
(六)探索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积极与司法和公安部门协调,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下的人民调解参与医疗纠纷处理的工作机制,研究解决第三方调解机制的法律地位问题,提高医疗纠纷调解的公信力、法律效率和调解质量,降低诉讼率。研究推广北京肿瘤医院的医患沟通工作机制和经验,推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五、转变支农思路,强化考核评估,确保支农效果
(一)着力打造郊区和新城区域医疗中心
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为着眼点,缓解群众看病难,建立大型医院与新城区域医疗中心的紧密协作机制。继续推动11家三甲医院对口支援10个郊区县和新城的11个区域医疗中心的学科建设工作,提高郊区县和新城区域医疗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郊区县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完善卫生支农考核评价标准
以考核受援单位学科人才建设、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等为重点,合理确定对口支援工作考核评价指标,切实提升受援区域医疗中心的内涵建设水平,促使卫生支农工作取得实效。
六、加强血液管理工作,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一)进一步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确保血液质量。将17万奥运应急队伍转化为奥运后常态下的无偿献血队伍,力争在每个区县建立1支2000人以上的固定献血员队伍。
(二)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输血科的标准化建设,与供血单位签订并落实供血协议,完善临床合理用血制度,促进临床科学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