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机械电力等行业企业要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个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做到内容、标准、措施、进度和责任“五落实”,建立隐患登记、销号和查询管理机制、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按照规定及时报送隐患排查治理资料。
(三)要全面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机械电力等行业企业要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作业,提升企业本质安全保障水平。要求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必须达到安全标准化水平;凡国家已经发布统一安全标准化标准的行业企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达标审核验收;凡国家尚未发布统一安全标准化标准的行业各企业(集团公司)要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制定企业的安全标准,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条例和生产作业标准。
(四)要切实做好安全“三同时”工作。机械电力等行业企业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依法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高危和重大项目必须按规定及时报安监部门审核备案。严把企业生产设备安全关,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工艺和设备,提升设备安全性能。
(五)要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相关培训。机械电力等行业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安全培训,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规定。一是探索和推行更加有效的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方法。岗位培训要增强针对性,加大现场操作、演练培训的比重,提高实际操作水平。要完善劳动合同保障制度,建立优秀技工、技术骨干脱颖而出的成长和使用机制。二是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本着“关爱员工、以人为本”的宗旨,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促使广大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和荣辱观,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提高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岗位安全生产知识要做到必知必会,而不是应知应会,做不到这一点,坚决不许上岗。
(六)要强化安全投入保障措施,改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机械电力等行业企业要严格执行安全费用政策, 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管理”要求,加强安全费用的提取、使用,确保安全隐患治理、安全技术改造等安全生产投入。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根本出路。一要健全安全生产投入机制。要按照国家明确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和规定,加大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实行专款专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安全风险大、作业条件差、日常故障多的老旧设备、落后工艺和流程进行技术改造,力争用两至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安全生产欠账问题。二要坚持投资的高起点和高标准。立足企业长远发展需要,适当提高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可靠性、安全性标准,坚决防止“投产之日就是安全生产欠账之时”的现象发生,为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兴安”战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科技人才优势和自主创新优势,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科研项目攻关,重点解决好影响本行业、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突出问题,以科技进步促进安全发展。
二、加强安全监管,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监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