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制定“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工作制度”,加强对经办机构建设
为加强对统筹地区经办机构的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09年我省将制订经办机构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全省合管办工作上新台阶。要加强对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建设,逐步落实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等问题。加强合管员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知识培训,使之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思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
(五)探索新思路,统筹使用新农合资源
2009年全省新农合工作将开展优势补偿、门诊慢病、门诊统筹等项试点工作。“优势补偿”即对连续参合患者或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给予高于其他标准的补偿。如“对连续参合的农民提高补偿标准”、“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补偿比例”等方式方法,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推动新农合工作的开展。通过深入开展地市级统筹、门诊慢病,探索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直补”等工作的开展,为制订新农合政策提供依据。在部分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门诊统筹工作的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二、深入开展农村机构“三网四化”管理,实现“五个到位”
2009年,各级党委政府将继续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我省拟投入3700万用于74所乡镇卫生院加强建设,1.89亿用于10所县级医疗机构建设,6093万用于304所乡镇卫生院设备装备,3042万用于3042个村卫生所设备装备。同时今年国家还将启动新的一轮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我们要抓住契机,按照“三网四化”的农村卫生管理思路,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室)的管理职能,推进县、乡医疗机构集团化管理,落实纵向业务指导和双向转诊制度;在人才、设备、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人才通用、技术通行、患者通治。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将“三网四化”列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从更高层面上推动农村卫生机制和体制改革创新。
以全面提高农村三级医疗网功能和作用为核心,抓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好契机,借助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全面推进农村卫生“三网四化”管理,以此带动全省农村卫生工作整体发展,做到基本医疗服务到位、基本医疗保障到位、基本药物使用到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到位和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到位的“五个到位”。
(一)全面实行村级卫生规范化 严格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贯彻落实《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乡村医生考核办法》,抓好五个方面的规范管理:村卫生所(室)设置规范;房屋设施规范;村医执业规范;诊疗行为规范;档案管理规范。强化执业人员准入关、把好执业场所达标关、把好执业村医考核关的“三关”建设。坚决取缔一村多所(一屯多室)、分散执业和无证、无照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