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内 容
| 完成时间
| 责 任 单 位
| 备 注
|
一
| 基础设施
|
1
| 全力推进沪通铁路,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力争尽早开工。
| 全年
| 市发改委
市铁路办
海门市政府
通州市政府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
2
| 按照建设上海航空枢纽辅助机场的定位,完成兴东机场飞行区改造项目的批复并开工建设。
| 全年
| 市发改委
市国资委 通州市政府
| |
3
| 完成崇启大桥桥梁桩基、接线路基50%。
| 全年
| 市发改委
市交通局
启东市政府
|
|
二
| 第一产业
|
4
| 在沪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及农业项目推介活动,全市引进上海500万元农业项目30个以上。组织实施南通名特优农产品在沪展示展销活动,销往上海的农产品总额在50亿以上。
| 全年
| 市委农办
| |
5
| 积极参与江苏省在上海举办的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力争举办专题推介会。加大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合作力度,建立健全海洋环境和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与中国海监第五支队共建海洋执法体系,推动我市海监执法示范建设。
| 全年
| 市海洋与渔业局
| |
三
| 第二产业
|
6
| 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发挥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南通工作站作用,为企业提供合作渠道。组织举办沪通两地产学研洽谈活动2-3次。建立沪通两地技术经纪人交流与合作制度。
| 全年
| 市科技局
| |
7
| 组织我市特色园区与上海相关园区对接,创新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在沪举办“沪苏通小金三角特色园区推介”活动。组织企业与上海交大共建研发中心。
| 全年
| 市经贸委
| |
8
| 组织相关活动,帮助高资质企业开拓上海建筑市场,引导各建筑企业,积极承揽市政、公路、桥梁、电信、电力等领域项目。继续引导在沪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全年在沪施工面积1500万平方米。
| 全年
| 市建设局
| |
四
| 服务业
|
9
| 举办服务外包为主题的现代服务业上海招商推介会。巩固和加强与国外驻沪领馆商务代表、世界知名企业驻沪机构代表、国际商会以及各级投资机构的联系,扩大在沪招商信息网络的建设,定期上门拜访重点客商,平均每月不少于一次。邀请常驻上海的外资机构和外商来通考察访问,定期交流信息,全年获取十个有价值的投资意向和信息。关注在沪骨干企业、大中型企业的产业转移信息,加强与上海的项目合作对接。
| 全年
| 市外经贸局
| |
10
| 落实长三角工商行政管理第二次合作会议精神,加强与上海在公平交易执法、合同监管、商标监管等领域联合执法的交流合作。
| 全年
| 南通工商局
| |
11
| 继续推进沪通异地付汇备案简化工作。引导支持我市企业与上海外资银行融资。帮助企业利用上海金融资源规避汇率风险。
| 全年
| 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
|
|
12
| 继续推动日本名古屋银行南通代表处升格分行工作,争取年内对外挂牌营业。为股份制银行来通设立分支机构搭建平台,争取一家股份制银行来通设点。
| 全年
| 南通银监分局
| |
13
| 根据规划全面完成我市旅游标识工作。完善、规范世博体验之旅建设,推动南通旅游产品开发,加强南通世博体验之旅外宣促销。开展旅游迎世博人员培训。继续在沪开展旅游促销,吸引上海游客自驾、自助来通旅游。
| 全年
| 市旅游局
| |
14
| 广泛联系台湾百大财团及上市上柜公司驻沪机构,积极邀请他们来通考察投资;密切与上海台协的关系,邀请上海台协组团来通考察;择机在上海组织开展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小型专题招商活动。
| 全年
| 市委台办
| |
15
| 加强和上海及长三角城市开展名牌产品、计量标志、检验报告、产品标志、产品标准标识等互认工作。做好我市名优产品在沪的推介工作。
| 全年
|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 |
16
| 发挥长三角港口管理部门合作平台的作用,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借鉴上海港口行政管理经验,组织港口企业学习上海港口集团的经营理念和生产管理模式。参与长三角港航网站合作。
| 全年
| 市港务局
| |
|
五
| 社会事业
|
17
| 全年与上海劳动保障部门交流合作活动4次。学习借鉴上海在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创业促就业和引进劳动力等方面的经验,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就业社区达标率达95%。完善创业促就业政策,全市创业培训3500人。继续开展沪通两地离退休人员异地资格协查。
| 全年
|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 |
18
| 加强与上海交大等高校和高层次人才、智力和科技项目的交流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来通创业发展。办好杨浦人才工作站,引进上海的人事代理、人才租赁与服务等人才。和在沪高校合作培养工程硕士100名。
| 全年
| 市人事局
| |
19
| 根据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需要,加强与上海等地大医院的合作,通过选送人员进修、邀请来通指导等方式,培养本土化的学科带头人。加强医学科研交流与合作,逐步缩小与上海地区的差距。学习上海经验,力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达到上海目前水平,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市居民医保并轨,农民医疗保障水平逐步向上海看齐。
| 全年
| 市卫生局
| |
20
| 组织市紫琅医院、福利院、假肢站分别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第一福利院、天弓假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组织市公墓管理所、天福园、福利院、假肢站等民政业务单位派业务骨干赴上海学习,邀请上海相关专家来通业务培训,聘请相关专家为技术顾问。与对口单位结为友好共建单位,提升民政整体的业务水平。
| 全年
| 市民政局
| |
21
| 赴沪举办南通市艺术周活动。
| 全年
| 市文化局
| |
22
| 继续保持与上海主要广电媒体的密切联系,及时播发反映南通区域特点的稿件和节目。加大南通构建“沪苏通小金三角”新格局的宣传力度。加强以上海电台牵头的“长三角城市广播联盟”平台建设。与上海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密切合作,完成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寒夜》的制作发行。
| 全年
| 市广电局
| |
六
| 长三角协调会城市合作专题的实施
|
23
| 深化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
| 全年
| 市府办
市旅游局
如皋市政府
如东县政府
崇川区政府
| |
24
| 深化长三角协调会自身建设,筹建长三角城市合作研究中心
| 全年
| 市发改委
| |
25
| 长三角金融合作
| 全年
| 市发改委
南通银监分局
| |
26
| 长三角医疗保险合作
| 全年
|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 |
27
| 长三角会展合作
| 全年
| 市经贸委
市外经贸局
| |
七
| 各县(市)区、开发区
|
28
| 举办第四届青墩文化艺术节,在沪举办3次以上各具特色的招商活动。从上海引进或通过上海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0个以上。加强与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着力推动我县人才智力项目引进工作。加大对沪推介海安旅游资源,确保来海旅游人数达5000人次以上。加强与上海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确保合作项目3个以上。
| 全年
| 海安县政府
| |
29
| 在沪召开招商洽谈会6次,引进各类项目40个。完成销售长寿食品3亿元,花木销售5亿元。组织各类人员到沪培训1000人次。与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技术人才合作机制,引进人才100人。加大旅游资源推介力度,吸引上海游客3000人次。
| 全年
| 如皋市政府
| |
30
| 举办第三届海洽会;在沪举办3次大型招商会,吸引上海项目30个。邀请上海专家和大型企业来如东考察20批次。
| 全年
| 如东县政府
| |
31
| 以接轨上海为抓手,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分队招商。在沪举办专题产业招商推介会2次以上。与上海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活动2次以上,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0个以上。通过全面接轨上海,引进上海方向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以上。
| 全年
| 通州市政府
| |
32
| 举办第十四届海门市金花节。在沪举办三次大型推介会,三次专题招商活动,引进超亿元项目10个。推进沿江叠港公路等连接苏通大桥的道路建设。举办优秀人才招聘会,引进上海对口优秀人才。建立上海-海门旅游合作机制。继续组织参加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展销会。加大与上海高校交流合作力度,提升海门科技园科技孵化能力,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在海门转化。
| 全年
| 海门市政府
| |
33
| 在沪举办二次以上的推介接轨活动。引进上海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全年引进人才60人次。引进来自上海的投资规模超千万美元外资或超5000万元内资项目10个,总投资超10亿元人民币。
| 全年
| 启东市政府
| |
34
| 组建驻沪招商局,提供招商信息,举办招商推荐活动。在沪举办2次工商业项目推介会。邀请上海相关企业和协会来通考察。实现引资2亿元人民币,其中在服务业项目引进上不少于1亿元。组织相关部门、镇(街道)人员赴沪学习,增强城市经营服务理念,促进城区社会事业管理和发展。
| 全年
| 崇川区政府
| |
35
| 全力推进宝钢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前合金钢项目基建完成。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力争举办接轨上海招商活动3次以上。学习上海经验,规划建设服务业核心区,规范商品市场管理。
| 全年
| 港闸区政府
|
|
36
| 在上海开展四次以上招商推介活动,直、间接引进项目15个,引进投资额20亿元,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10个。
| 全年
|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