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资源利用取得突破。钢铁企业全部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到2007年和2010年,水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95%和98%,吨钢耗新水分别降到8立方米以下和6立方米以下。
4、生产环境大幅度改善。到2010年,全市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排尘工序,全部配建除尘设施;高炉全部配建煤气回收设施;450立方米以上高炉全部安装压差发电设施;30吨以上转炉全部配建回收装置;钢铁冶炼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二、重点内容和技术措施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是,抓好钢铁生产中各类资源的小、中、大循环。“小循环”是在企业内部广泛应用节能、节水、节材工艺技术,优化工艺配置,建立紧凑、连续、循环、高效的钢铁生产流程,通过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形成节约型钢铁生产模式。“中循环”是以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核心,聚集相关配套产业,形成闭合型产业链条,使上游产业的废料、余能成为下游产业的原料和动力,实现各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循环”是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再利用,使钢铁厂成为社会大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中心。按照上述三个层次,全市钢铁工业主要从提高铁素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循环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发展循环经济。
(一)铁素资源循环。减少进入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量和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采取多用废钢和提高各生产环节金属收得率的措施,用较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出更多市场需要的高性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
开展矿区深部和近外围找矿,做好低品位矿、难选矿和共伴生矿的开发利用;推广高效采矿、高效选矿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金属收得率和精矿品位;搞好大型矿产资源保护性开采和综合利用。
把烧结工序作为有效处理含铁废物的重要环节,将钢铁生产中产生的返矿、瓦斯灰、转炉尘泥、氧化铁皮等含氧废弃物,返回烧结工序循环利用;重点推广小球烧结、厚料层烧结和高碱度烧结矿技术,改善烧结矿质量,提高成品率。
优化高炉炉料结构,提高入炉矿品位,减少渣量和金属损耗;推广采用铁水预处理、活性石灰炼钢、顶底复合吹炼、炼钢计算机控制、钢水炉外精炼等技术,降低炼钢钢铁料消耗;增加废钢使用量,使炼钢工序成为废旧钢铁处理的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