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加强党内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完善党内关怀、帮扶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推进党员服务中心进社区、进乡村、进园区,形成全面覆盖、资源共享的党员服务体系,为党员提供就业、培训、维权和参加活动等多方面服务。落实离任村干部困难补助,完善困难党员帮扶制度,建立困难党员台账,对重点对象推行领导干部定点帮扶、机关干部联户帮扶、致富党员结对帮扶。鼓励基层党组织通过财政支持、党费补助、党员捐助、社会募集等方式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建立党员谈心谈话制度,沟通思想,疏导情绪。认真做好农民工的就业推荐、技能培训、维权保障等工作,支持返乡农民工运用带回的信息、资金和技术干事创业。
四、着力构建基层党的建设新格局
13.探索城乡统筹工作模式。坚持把城市和农村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和推进,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要求,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推动农村党建经验进城区、城区党建经验进乡村。广泛开展以“干部联村、机关联村、街道联村、企业联村”为主要形式,以“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困难共帮、资源共享、事业共创”为主要内容的“四联五共”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结对共建活动,促进城乡基层党组织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14.改进基层党的组织设置方式。按照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员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对党员人数较多的基层党组织,要及时调整组织设置,相应建立党委、党总支。根据党员队伍规模和结构变化,在农村,探索把党组织建在农村小区、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在城市社区,推行在社区楼栋、商务楼宇、商业街区、农民工聚集地设置党的基层组织的模式;在“两新”组织中,采取建立联合支部、流动支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15.理顺基层党的组织隶属关系。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以乡镇(村)、街道(社区)、工业(产业)园区等区域性党组织为依托,积极有序推进基层党组织属地管理,健全和完善“条块结合”的基层党组织管理体系。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理顺国有(改制)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及时做好停产、关闭、破产企业的党组织隶属关系调整和党员属地化管理。非公企业党组织原则上由相关园区统一管理或由所在地属地管理。发挥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的作用,深化社区共驻共建机制,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在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要接受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