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鼓励创业,催生小企业,提升企业规模和素质
10.激发创业激情,鼓励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家庭工业,培植县域工业新生力量。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和政策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降低创业企业注册门槛,激励高校毕业生、待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办小企业和家庭工业,拓宽发展空间。支持各地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企业“孵化器”,重点建设100个中小企业远程创业辅导站,建设100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孵化效率。通过传授创业技能,提供创业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11.实施“百千万中小企业发展工程”,扶持县域工业骨干力量。全省每年筛选100户规模以上企业,实行政策倾斜,在用地上优先保证、资金上重点扶持,打造县域经济的“主心骨”。重点支持1000户高成长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产学研结合,合作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实施核心技术项目或技改项目。开展万名创业者、小老板培训活动,扶持发展10000个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
12.加强县域工业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筹建省级中小企业科技项目交易平台,引导县域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使企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2%,高新技术企业不低于5%。每年从高校和科研院所筛选一批科技成果项目,组织商洽对接,促进成果转化。强化共用技术平台的公共服务,重点完善技术装备、电子认证、企业信息系统等,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13.继续推动企业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促进家族式作坊式企业向开放多元的产权结构和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转变。创新企业管理,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权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改变企业产权单一、管理落后而造成的效益低下问题。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改造。创新营销方式,健全营销网络,增强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加强企业守诚信重质量工作。完善信用制度,健全信用自律机制。
五、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建设
14.认真搞好园区规划和产业集群建设。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对县域工业园区的主体产业、土地利用、环保设施等进行充分论证,科学编制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抓好100个重点园区建设,配套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聚集区,努力提升工业园区水平,使其成为县域工业的主要载体。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产业集群,把特色园区做强做大。以园区建设为引擎,聚集人气,吸纳人才,安置社会劳动力,促进城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