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市里确定的125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103个,完成投资209亿元;列入省重点的16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全运村、奥体酒店等全运会重点推进项目进展顺利;园博园建设全面启动,济阳黄河大桥、黄河三桥建成通车;历山路等30条城市道路改造整修完毕,快速公交两条线路试运行;小清河综合治理、腊山分洪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浪潮产业园项目交付使用,裕兴化工厂搬迁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吉利、青年、中车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进展加快。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取得新进展,南郊热电、普利思等13户企业完成改制,人民商场等20户企业进入改革改制程序。农村改革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农村土地流转试点等工作顺利开展。企业上市融资取得新突破,山水、九阳股份、法因数控等5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35.6亿元。新引进汇丰银行、渤海银行等8家外资和市外金融机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0.3亿美元,增长29.1%,其中出口46亿美元,增长33.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64亿美元,增长54.2%。
(六)社会民生继续改善。去年向全市承诺的为民办12件实事全面完成。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7.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43%。全市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8.07万、122.36万和78.82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顺利启动,参保居民达到58.5万人,参保率达到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市棚户区改造动迁片区35个、完成拆迁12个,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156万平方米,落实廉租住房3.3万平方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80元,分别增长15.5%和14%。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种不利因素没有改变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企业效益下滑,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财政增收压力明显加大;农产品价格下行,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农民工返乡人员增加,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峰叠加”的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高度重视,着力解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