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民健身普及行动
⒈行动目标
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城区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村为重点,开展不同人群、各具特色的健身活动;倡导一人掌握1-2项体育技能,养成经常性锻炼和终身锻炼习惯。全民身体素质特别是青少年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到2012年,青少年学生平均身高力争增加1-2厘米。
⒉行动内容
⑴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倡导“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行动,每人每天进行不少于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到2012年,全县40%以上的群众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坚持开展工间操和课间操,并通过开展评比深入推广;每年举行500人以上的大型健身活动不少于6次;大力开展10项体育活动(中小学生运动会、职工运动会、乡镇运动会、2年1次农民运动会、2年1次民族体育运动会、4年1次全民运动会、申办国家级和市级户外运动比赛、举办水上运动比赛、老年人运动会、周末球类比赛)。乡镇每年开展体育活动2次以上,每村年均开展体育活动1次以上。
牵头部门:县文广新局
协作单位:县民宗委、县农办、县农业局、县教委、企事业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开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校体育课每周增加到4节,各校每年至少举办1次全校运动会,使学生在高中毕业前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并养成经常性锻炼的习惯。加强对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到2012年,在全县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市级5个。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体育课总量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2009年至少有1所学校建成1个标准塑胶运动场,到2012年,全县学校塑胶运动场达到10个以上。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并开展督导检查。科学合理布设体育的重点项目,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体教结合,体育部门给予体育训练技术、培训支持,教育部门对运动员升学、转学优先解决,并在训练和文化学习方面提供支持。
牵头部门:县教委
协作部门:县文广新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编办、县人事局
⑶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健全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完善国民体质监测机构,规范国民体质监测手段、程序和标准,科学指导群众健身,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将国民体质监测纳入常年性体育指标统计,确保居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88%以上。
牵头部门:县文广新局
协作单位:县统计局、县科委、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⑷完善体育社团组织网络体系。到2012年,组建游泳、野钓、驴行等群体社团组织10个以上,每个乡镇成立群众体育社团组织。加强对各类体育社团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群众体育组织的作用,吸引、引导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