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十六)保留转化奥运志愿服务相关项目。认真做好北京奥运志愿服务项目的承接工作。保留5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1000多个市级公益实践项目和10000多个基层公益实践项目。保留转化由“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迎奥运’志愿服务、奥组委前期志愿者、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等六个工作项目和“微笑北京”主题活动组成的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围绕举办重要会议、重大庆典、大型论坛、大型赛事、大型文艺演出等大型社会活动,动员志愿者参加接待、咨询、联络、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工作。鼓励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立足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根据社会公众的服务需求,保留转化各类奥运志愿服务项目,方便有服务意愿和服务时间的志愿者就近、就便参加志愿服务。
(十七)加快开发新的志愿服务项目。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丰富志愿服务的内涵,着力开发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符合社会需求的项目体系。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的调研、设计、论证、实施和成效评估等工作,在继承转化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的同时,坚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在群众急需、志愿者能为的结合点上寻找新的突破口,不断推出既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长远性重大项目,又有行业特点、领域特点的特色项目、短期项目。当前重点要在四个方面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围绕讲文明树新风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开发普及文明风尚的志愿服务项目,传播文明理念,倡导团结互助精神,引导人们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开发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志愿服务项目,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开展法律援助、提供健康服务。开发社会治安志愿服务项目,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治安防范,完善群防群治网络。开发窗口行业志愿服务项目,引导窗口行业干部职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延伸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成果。开发维护公共秩序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志愿者到公共交通、赛会场馆等公共活动场所和重点活动部位,宣传文明行为规范,劝导不文明言行。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宣传生态文明观念和环境保护知识,推动城乡绿化美化、清理脏乱、整治污染等行动,维护首都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二是围绕扶危济困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坚持从群众急需、能办到的事情做起,把服务困难群体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开发送温暖、献爱心和心理抚慰等方面的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和照料服务,努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