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根据土壤养分丰缺情况,适当增加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每亩可施用钙肥20~30公斤,硼肥0.5~1公斤,铁肥2.5~3公斤。
要加强花生后期营养供应。可以喷施叶面肥。如1%~2%尿素溶液、2%~3%过磷酸钙浸提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早衰,促进荚果发育。
要搞好百亩控释肥试验示范。
(四)精细播种
抓好种子分组粒选、拌种或包衣,适期足墒播种,合理密植等播种关键技术环节,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齐匀壮的群体结构。
带壳晒种2~3天,分级选1级仁播种。用种子量0.3%~0.5%的可湿性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胶悬浮剂拌种,或50%辛硫磷乳剂500倍溶液拌种。在墒情有保障或有抗旱播种条件的要适期晚播,播种期可推迟到“五一”前后至5月中旬。麦套花生一般适宜套种时间是麦收前15~20天,高产麦田可适当晚套。墒情不足的地块,应在麦收前5~7天灌水造墒。春花生中晚熟大果品种,以0.74~0.92万穴/ 亩为宜(双粒/穴)。垄面种两行花生,大行距50厘米,小行距35~40厘米,穴距16.66~20厘米。麦套大花生品种适宜密度为1万穴/亩,夏直播花生为1.1万~1.2万穴/亩。
(五)地膜覆盖
防护不良气候的侵袭,确保高产稳产的环境条件。要提高覆膜质量,确保增产效果。
(六)科学管理
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抓好前促中调后保的管理措施,维持稳长株健不贪青、不早衰的高产长相。要及时破膜清棵,加强水分管理,适度调节生长,延缓衰老,并适时收获。
六、工作措施
(一)成立领导和技术小组
省里成立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协调和运作,保证按计划要求顺利实施。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
承担项目的县(市、区)建立相应的组织,要吸收项目区乡(镇)领导和技术骨干参加。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
项目区各县(市、区)要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出针对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和超高产技术规程,报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备案。各县(市、区)实施方案要明确任务指标和工作进度,细化技术措施和人员配备,高产创建田块要落实到乡、村和农户。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项目县农业局签订项目实施目标责任书。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要各负其责,责任明确到人。同时,项目县(市、区)要明确一位联系人,负责材料上报和联络工作。
(三)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1. 建立项目区农户、地块档案。万亩核心示范片内,以村为单位逐户详细记录地块位置、种植品种、种植基础、承担任务、主要技术措施及实际产量。
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展示田、万亩核心示范片,都要用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位置树立相应的标牌,便于观摩学习。
2. 建立项目实施档案。项目实施单位要对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用图片、文字、影像等形式进行全程记录,为项目检查验收等工作提供依据。
(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推广普及花生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提高项目区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五)搞好检查督导和验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