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生物样品采集后宜在4℃左右冷藏保存和运输,如无条件冷藏保存运输,样品应在采集后24小时内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在冷冻条件下保存备份的样品3个月,以准备实验室复核。
目前常用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有检气管法和直读快速检测仪分析法。
9.2
突发化学中毒伤员医疗救援方案
9.2.1医疗救援的原则
现场救援应遵循“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救援人员在自身安全有保证的情况下才能行动。
9.2.2医疗救援的基本措施
现场医疗救援关键在于及时,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注意保暖。必要时迅速给患者戴防毒面具,防止毒气的继续吸入。中毒者呼吸停止,抢救时尽量采取人工呼吸器,避免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当出现大批中毒病人,且医疗救援资源相对不足时,应对病人开展现场检伤分类,优先处理红标病人。
9.2.3 现场检伤分类
医疗救援队在现场安全位置设立分类站,对伤员按轻症、重症、危重、死亡等进行分类,分别标出绿标、黄标、红标和黑标,并在检伤分类卡上记录相关情况。
(1)绿标 为轻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
头晕、头痛、多汗、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腰痛、视力模糊、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表现。
(2)黄标 为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
步态蹒跚,嗜睡或意识模糊,甚至昏睡和谵妄,癫痫样抽搐,精神症状明显;轻度紫绀、气急、哮喘、明显咳嗽咯痰;脉搏大于12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1秒,大动脉搏动微弱;畏寒发热、皮肤黄染。
(3)红标 为危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
昏迷,癫痫持续状态;重度紫绀,三凹征明显,鼻翼扇动,呼吸大于30次/分,剧烈咳嗽并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哮喘持续状态;寒战高热,脉搏小于50次/分或大于15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2秒。
(4)黑标 为濒死或死亡患者,同时具备下列指标:
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
9.2.4 现场医疗救治措施
(1)首次洗消:立即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物,用肥皂和温清水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包括皱褶部位)、毛发、指(趾)甲;眼部受污染时,应迅速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0分钟以上;清洗皮肤时,水温不宜太高,以免因皮肤血管扩张而加快化学毒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