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1.强化政务网络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建立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规范和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务内网服务平台和政务外网服务网络,建设基于MPLSVPN(多协议标记交换虚拟专网)等先进技术的政务网络示范应用,重点解决网络分离、条块分割、信息孤岛问题,推进各级政府的区域性横向互联和政府机关或行业管理部门的纵向虚拟网络互连。全面整合现有设备和网络资源,提升视频会议、IP电话、多媒体数据等电子政务多业务的融合能力,探索无线政务网络部署的安全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的市级高速网络交换平台。
2.加快政府门户网站的改造升级。突出完善市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整合各县(市、区)、各部门网站信息和服务资源,形成市、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市直部门网站的政府网站群。建立信息报送、整理、发布、维护、考核制度,确保网站信息内容的全面、准确、及时、完整。积极开展网上互动交流业务,促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便民服务,使政府网站成为为民办事的重要渠道。
3.突出抓好政务管理及服务系统建设。围绕财政、税收、工商、质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等业务系统建设,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市场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促进公安、消防、交通、医疗、气象、地震、安全生产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系统,促进工商、质监、税务、金融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改善市场信用环境。不断完善发展改革、经贸、统计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促进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全面跟踪、监管。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大厅“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在纳税、年检年审、资质认证、劳动保障、建设管理、破产登记等方面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子政务服务。
4.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优先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三大基础数据库,加大宏观经济、企业信用、市情资源、政府公共信息资源、法规文件等数据库的建设,加强县(市、区)、市直部门节点数据库建设,明确各层次数据库的信息采集、整理、更新、维护和归档权责,整合各类政务信息资源,构建我市数字资源中心。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责任,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围绕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各类政府信息,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努力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