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要健全农村服务网络。在县(市)级,进一步强化“进农户”工作专班力量;在乡镇一级,以单独设立或挂牌方式建立价格监督服务站,确保有名称、有办公场所、有服务站长、有义务监督员、有岗位职责、有工作制度、有活动台帐;在村一级,在1000人以上的中心村普遍设立价格服务联系点。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以义务价费监督员、信息员、联络员为主体的农村监督服务队伍。可在每个乡镇选聘2名价格信息员,指派一名价格联络员;在每个行政村聘请1名义务监督员。在指导方式上,每季度由价格部门召集乡镇监督服务站长、义务监督员、信息员开一次会,每年对监督员、信息员骨干进行一次培训,确保农村服务网络“建得起、稳得住、干得好”。
六、进一步提升价格服务水平效果。任何工作有实效才有生命力。在“进万家”活动中,要注重通过“三个结合”,不断增强服务和实效。
一是坚持价格服务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如“进农户”,针对农民“发展难、增收难、致富难”,重点抓好政策宣传、价费保障、信息发布“三项服务”;“进企业”,针对企业“发展难、改革难、经营难”,重点抓好政策宣传、维权保护、促进诚信“三项服务”,其中,对生产性企业,搞好“三强化三保障”,即强化政策宣传,保障企业明白缴费;强化机制建设,保障企业静心经营;强化维权保护,保障企业舒心发展。帮助企业在节能减排,降低成本费用上下功夫。对垄断性企业,搞好“三规范三引导”,即规范定调价格行为,引导企业严格执行价费政策;规范监督价格行为,引导企业不断加强价格自律;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引导企业维护自身权益。对服务性企业,搞好“三推行三促进”,即推行明码标价,促进企业公平竞争;推行诚信记录,促进企业诚信营业;推行信息发布,促进企业创造品牌。
二是坚持价格服务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突出实效性。即在业务工作中融入服务为本的要求,切实为服务对象清障除怨、排忧解难。在“进企业”方面,本着“小过不罚、首错不罚”的原则,着力推行人性化执法机制。
三是坚持价格服务与改进作风相结合,突出情感性。在服务中价格工作人员要不断转变思想作风,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理性服务为情感服务,通过投入真心,倾注真情,传递真爱,努力将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七、进一步健全价格服务长效机制。重点是建立“三个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