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大执法力度,认真贯彻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的机会和权利。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机制,加大财政代扣、地税代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力度,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开展。认真执行税收减免政策,鼓励和扶持兴办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工(农)疗机构、辅助性工场等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加强盲人按摩行业管理,建立完善盲人医疗按摩职称评定机制和保健按摩职业技能鉴定机制,促进盲人按摩市场健康发展。多形式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政府出资开发的公益岗位,要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要按不低于1.5%的比例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公务员招考、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不得拒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报考,也不得拒绝录用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制定和完善资金扶持、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专产专营等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措施,促进残疾人就业。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产品和服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难以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重点提供就业援助。公共职业培训机构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的力度,努力增强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力。根据国家农村扶贫开发和支农惠农政策,结合我省扶贫开发实际,制定和完善针对我省残疾人特点的扶贫政策措施,积极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制定减免农村残疾人各类负担的特惠政策,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多种经营,有序组织农村残疾人转移就业,促进残疾人增加收入。
13.做好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积极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制定扶持残疾人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等残疾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平等享有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成果的权益。省、市(州、地)公共图书馆要建立完善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或服务点,为盲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信息提供有效平台。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图书阅览室要为残疾人提供电话借阅、送书上门等服务。在特殊教育学校建立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培养点,培养优秀特殊艺术人才,文化部门要在艺术辅导、训练器材等方面给予帮助。组织引导残疾人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制定措施对残疾人优惠开放。积极开展残奥、特奥、聋奥运动,举办和参加省内外重大残疾人体育赛事。要采取有力措施,在经费投入、运动员选拔、教练员选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我省残疾人运动员训练和参赛水平,力争在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上取得好成绩。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