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见

  (二)重点突破,综合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
  1.加快建设秸秆收集体系。建立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县、乡(镇)人民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建设必要的秸秆储存基地;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还田、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
  2.大力推进种植(养殖)业综合利用秸秆。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和机械化直接还田。鼓励养殖场(户)和饲料生产企业利用秸秆生产优质饲料。到“十一五”末,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和机械化粉碎直接还田利用秸秆量达到230万吨,形成“种植-秸秆-养殖-粪便-还田-种植”的循环模式。
  3.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产业。麦秸、玉米芯、棉籽壳等是食用菌栽培的良好培养基。各地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发展食用菌产业。到“十一五”末,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6万亩,年消耗麦秸、稻草等秸秆30万吨。使用后的培养基作为优质有机肥,直接还田,形成“种植-秸秆-食用菌-菌渣-还田-种植”的循环模式。
  4.有序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一是支持相关企业建设秸秆发电厂。鼓励支持企业和个人开发使用秸秆压块技术,为秸秆气化、秸秆发电提供服务。“十一五”期间,拟建2座秸秆发电厂,年消耗秸秆40万吨。二是推进秸秆气化示范点建设。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选择11个示范镇、106个示范村和阜阳市柴湖良种场率先进行示范点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末,秸秆气化站达10个以上。三是发展秸秆沼气。利用沼气池生产沼气,解决沼气建设对畜禽饲养的依赖问题。到“十一五”末,推广秸秆沼气池达30%以上。四是推广秸秆炭化技术。发展以阜南县洪河桥镇为中心的秸秆碳化基地,到“十一五”末,秸秆碳化量达到4万吨,年消耗秸秆15万吨。
  5.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鼓励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以秸秆为原料的非木纸浆,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生产,减少木材使用。积极发展秸秆饲料加工业和秸秆编织业,到“十一五”末,力争秸秆加工量达到10万吨。
  (三)发展沼气,净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行“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将人畜粪便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沼气,为农民生活提供新能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肥料。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户用沼气池保有量达到力争10万个,年处理人畜粪便60万吨、生产沼气4000万立方米,节约标煤2.8万吨。推广“牛-沼-菌”、“猪-沼-菜(粮、瓜果)”、“林-草-牧-沼-菌”等模式,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