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农村经济指标。到“十一五”末,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年均递增4%;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
3.减量化指标。到“十一五”末,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5,化学氮肥施肥强度降低5%,化学农药施用强度降低10%。
4.资源化指标。到“十一五”末,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55%,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达到96%以上,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率达到70%以上。
5.可持续发展指标。到“十一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17.4%,沼气池建设用户比例达到10%、太阳能建设用户比例达到30%,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总数达100个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节本增效,发展节约型农业。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强化节约意识,创新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建立健全推进节约型农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全面推进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节油、节柴、节粮、减人(减少从事一产的农民)等“九节一减”工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稳定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组织开展耕地地力的全面调查,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实现耕地质量的动态管理。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施用有机肥,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过腹还田等耕地培肥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完善田间水利、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水、光、热等资源的利用率,鼓励发展低耗能设施农业,提高耕地的综合产出率。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力度,逐步清理整治空心村、闲置宅,尽量减少占用土地。
2.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先发展节水型农业。筛选和推广一批耐旱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的农作物品种,积极推广深耕深松、集雨蓄水灌溉等节水技术。拦蓄地表水,合理利用地下水,加快井灌区恢复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和管护节水灌溉设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水的蒸发和漏失。推进灌区收费体制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初步形成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
3.不断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合理选用肥料品种、优化施肥结构上下功夫,把握施肥时期,改进施肥方法,促进化肥施用由通用型复混肥向专用型配方肥方向转变;积极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强选择性的农药和新型施药器械,改进施药方法,加强技术培训,减少农药使用量,防治农村土壤污染。普及应用种子精选分级、包衣、药剂拌种等加工处理技术,提高种子质量和良种供应能力。全面推广应用主要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
4.切实抓好农业装备节能工作。降低农业装备能耗,加快高耗能老式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设备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广节油产品和复式联合作业机具等节能农业机械,减少作业环节和次数,降低单位农产品生产能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