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们还要看到,招商引资工作也面临着一个比较严峻的形势。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两个防止,防止经济过热,防止通货膨胀。这对于我们具体的中观、微观层面来讲,重点要解决四大瓶颈制约问题,就是土地、环保、资金和报批瓶颈的制约,破解这四大瓶颈制约,将对我市招商引资和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产生决定性影响。全市上下一定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切实加大工作推动力,在更高的目标定位上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和开放型经济的大发展。
今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协议注册外资预期目标1.5美元,指导目标1663亿美元;实际到帐注册外资预期目标5.8美元、增长30.%,指导目标6.5亿美元、增长50.5%;外贸出口预期目标19.亿美元、增长20%,指导目标20.亿美元、增长25%;新签外经合同额预期目标5.3亿美元、增长20%,指导目标5.6亿美元、增长25%;完成营业额预期目标5.4元、增长20%,指导目标5.3亿美元、增长25%;外派劳务预期目标15900人、增长20%,指导目标16600人、增长25%。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要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就要坚持多管齐下,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为全市的产业集聚、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要把三资齐上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内容。结合我市的产业特点,招商引资一定要强调三资齐上,就是国资、民资、外资一起来招。徐州现在是江苏省国有企业最多的区域,而国有企业又以部省属企业为主,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现在的国有企业和以前的概念不一样,民营企业一旦做大就带有国有企业的特征,国有企业一旦做活也带有民营企业的特征,正如外资企业本地化一样,民营企业国有化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市的国有企业仍是市区增加税收的主要来源,烟厂、徐矿、徐工、大屯煤电、徐电公司是我市五大纳税企业,国有企业仍占主导地位。所以,我们要合理配置招商引资的力量,国资、民资、外资都要加大招商力度。其中还包括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整合两种资源,一是整合市场资源,把客商引进来;二是整合政府资源,把政府投资引进来。随着国家财力的迅速增长,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争取力度,去年我市在农业招商引资方面已经开始了这个方面的考核,市财政等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二是要把产业链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点。产业链招商始终是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一条主线。各地、各部门、各类招商机构无论是在编制项目、联系客商,还是在攻关洽谈、报批争取等环节上,一定要注意产业集聚这个理念。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就要抓产业的集聚、转型和升级,做大做强传统支柱产业,最简易的方法、效果最明显的措施就是产业链招商,按照产业的上下游招商,上游包括原材料、物流、研发,下游就是产业的升级。如沛县的铝产业,从铝到铝锭、铝板、铝箔再到其他铝制品是一个链条;如工程机械产业,从工程机械的主机产品到配套产品的延伸是产业链招商;再如邳州的板材产业,从意杨到板材到家具再到销售也是产业链的延伸。我们在做大传统产业的同时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多晶硅到徐州来有必然性,因为这一产业对电的需求量较大,而我市的电力资源较为丰富,关键是要抓好产业链招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抓节能和抓减排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和办法,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要求。减排要作为一条高压线和底线牢牢地把握住,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而节能要从徐州实际出发,市委、市政府已向省里争取政策,不能用同一个省内标准来要求徐州,因为徐州产业结构偏重是现实,我们要调轻结构,要发展高新产业,但要有一个过程,不能脱离实际去强求,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利用好传统产业的优势。传统产业不一定不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也不等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高新产业要立足当地特色,在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壮大新的优势产业。可喜的是,我市工业的产业集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徐州经济的拐点也可能就是产业集聚的起点,产业集聚可以带来新一轮的增资扩股。今后,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企业的增资扩股,产业链招商是推进企业增资扩股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要在这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招商引资的主要精力和精干力量,放在引进发展优势产业中缺少的功能性项目、上下游产品,以及急需的关键技术与管理人才上,加快促进核心企业壮大、配套企业衍生和技术研发、中介咨询、物流配送等相关企业发展,不断推动全市产业集聚、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年内,要重点抓好工程机械发动机、液压密封件、驾驶仓等国际先进零部件生产商的引进工作,强化零部件生产企业与徐工集团、卡特彼勒等骨干企业集团的配套协作关系,提高我市工程机械整机配套能力。同时,要加快太阳能发电技术及装置、高效光能转换器及多晶硅上下游产品的引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参股我市光伏光电产业,通过新建企业、增资扩股、战略重组等形式,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各县(市)区也要坚持遵循产业链招商的路径,突出各自特色产业、放大比较优势,加快引进为县域主导产业服务的原材料供应商、上下游产品生产商以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力促一批与主导产业关联紧密、配套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尽快落地。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