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果业提质增效工程规划(2008-2012年)
(省农业厅)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省果业得到长足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2007年,全省水果面积1327万亩,总产940万吨。其中,苹果面积727万亩,产量701.6万吨,占全国25%和世界11%,是全球最大苹果集中产区;苹果优质果率70%,高出全国近30个百分点;苹果浓缩汁设计能力达到75万吨,生产64万吨,产品90%以上实现出口,占全球贸易量40%以上;苹果浓缩汁和鲜果出口创汇额连续10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7年创汇额达到7.09亿美元,成为我省外贸出口第一大商品。2007年全省果业(仅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08亿元,基地县农户人均苹果纯收入1900元以上。
(二)有利条件。我省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良好,渭北黄土高原是我国唯一符合苹果7项生态指标的最佳适宜区;我省是世界最大苹果集中产区和最大浓缩果汁加工基地,产业竞争优势明显;果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好;我省果树科研教学力量雄厚,为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不利因素。基础设施薄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产业稳定持续发展;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果农整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投入不足,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影响果业现代化建设。
二、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原则。
1. 发挥优势原则。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契机,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把苹果产业做成国际化大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2. 提质增效原则。立足现有果园,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有机果品,促进果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 市场导向原则。立足国内外市场,完善市场体系,发展现代物流,创建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4. 产业化开发原则。立足果业整体开发,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构建优势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提高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
5. 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并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实现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果畜结合,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有机果业,打造陕西果业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果业增效、果农增收。到2012年,全省水果面积达到1850万亩,总产达到1800万吨,优果率达到75%,实现增加值260亿元。其中苹果面积1030万亩,产量1200万吨,产值180亿元;猕猴桃面积80万亩,产量60万吨,产值10亿元;红枣面积250万亩,产量25万吨(鲜果产量100万吨),产值15亿元;柑橘面积100万亩,产量60万吨,产值5亿元;其他水果面积390万亩,产量380万吨,产值50亿元。
三、区域布局
(一)区域布局。在渭北黄土高原形成苹果集中产区,在黄河沿岸和无定河流域形成红枣集中产区,在秦岭北麓东起潼关、西至渭滨形成猕猴桃集中产区,在秦岭南坡浅山地带形成柑橘集中产区,在城市周边形成时令水果重点产区。
1. 苹果。在巩固原有30个基地县的基础上,适度向南北扩展,发展山地苹果,增加米脂、子洲、绥德、吴起、志丹、子长、甘泉、王益区、凤县9个苹果基地县。
2. 红枣。在佳县、清涧、绥德、吴堡、神木、延长、延川、府谷、大荔、临渭区、彬县、高陵、泾阳13个县区重点发展。
3. 猕猴桃。在陈仓、眉县、杨陵、周至、户县、长安、灞桥、蓝田、临渭、华阴、华县11个县区重点发展。
4. 柑橘。在城固、汉台、洋县、勉县、西乡、汉滨、汉阴、石泉、紫阳、旬阳、白河、平利、岚皋13个县区重点发展。
(二)基本任务。优化生产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加强果园管理,实施关键技术,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发展绿色、有机果品,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陕西苹果品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果品出口创汇。
四、重大项目
以苹果、猕猴桃、红枣为重点,健全良种苗木繁育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科技人才培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进果业现代化进程。
(一)科技支撑项目。建立省现代果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苹果、猕猴桃、红枣、柑橘等试验站。每年定向培养复合型高层次果业技术人才100人,每年培训技术骨干3000人次,派出进修学习300人次,每年培训果农200万人次。
(二)果树良种苗木繁育项目。扩建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建立省果树种质资源圃。在西安、铜川和榆林新建3个果树种苗扩繁基地,在延安、渭南、宝鸡、咸阳和汉中扩建5个果树种苗扩繁圃,在果业基地县新建60个200亩的果树种苗扩繁圃。在杨凌新建1000亩果树苗木繁育示范基地,带动杨凌万亩苗木基地建设。
(三)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在省苹果研究发展中心建设农业部苹果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西北黄土高原区),在果业基地县建立果品质检站(点)。鼓励农户、果品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绿色果品、有机果品及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按照“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的要求,建设有机果品示范乡11个、生态果园示范村100个,建设有机苹果、猕猴桃、红枣、柑橘等标准化示范基地30万亩。
(四)市场开发项目。对龙头企业流动资金、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贷款贴息;建设省现代果品物流中心,开展果品期货交易和电子大宗交易;每年在国外主销市场举办大型果品推介或技术交流峰会,宣传推介陕西果品。
(五)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项目。继续实施好渭北防雹增雨基地项目,加强果园防雹网建设,不断提高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每年实施政策性果业保险50万亩以上。
(六)政策性补贴项目。一是每年对20万亩果园实施果袋补贴。二是积极探索开展果树种苗补贴。三是将果园机械纳入大中型农机具补贴范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扶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果农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支持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市场开拓等。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增加信贷投入。探索土地流转有效形式,提高果业集约化程度。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果业产业化开发。
(二)建立标准体系。围绕生产、储藏、加工、流通等关键环节,建立完善标准化体系。建立果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果品,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完善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推进产业化经营。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培育壮大果业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发展模式,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果农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化发展。
附表:
1. 陕西省主要水果规划新增布局表
水果种类 | 2007年面积 | 规划新增 | 2012年目标 | 增 量 布 局 |
主产市 | 增量(万亩) |
苹果 | 727万亩 | 300万亩 | 1027万亩 | 咸阳 | 50 |
延安 | 90 |
渭南 | 50 |
铜川 | 50 |
宝鸡 | 40 |
榆林 | 20 |
红枣 | 193.7万亩 | 56万亩 | 250万亩 | 榆林 | 31 |
延安 | 10 |
咸阳 | 6 |
渭南 | 9 |
西安 | 0.5 |
柑橘 | 35万亩 | 65万亩 | 100万亩 | 汉中 | 37 |
安康 | 28 |
水果种类 | 2007年面积 | 规划新增 | 2012年目标 | 增 量 布 局 |
主产市 | 增量(万亩) |
猕猴桃 | 33万亩 | 47万亩 | 80万亩 | 西安 | 20 |
宝鸡 | 20 |
渭南 | 7 |
杨凌 | 0.5 |
时令水果 | 256万亩 | 45万亩 | 300万亩 | 西安10万亩、宝鸡5万亩、渭南10万亩、咸阳10万亩、汉中2万亩、安康2万亩、榆林2万亩、铜川2万亩、商洛2万亩、杨凌0.5万亩。
|
合计 | 1327万亩 | 523万亩 | 1850万亩 | (注:现有梨面积82.7万亩,2008-2012年新增10万亩,未分项列表,直接计在合计内。)
|
2. 陕西省主要水果规划分年度分县区新增布局表(1)
水果 种类 | 区域布局 | 规划新增(万亩) |
设区市 | 主产县 | 五年规 划新增 | 年度新增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苹果 | 咸阳 | 礼 泉 | 4 | 1 | 1 | 1 | 0.5 | 0.5 |
乾 县 | 8 | 2 | 2 | 1 | 1.5 | 1.5 |
永 寿 | 6 | 1 | 2 | 1 | 1 | 1 |
彬 县 | 8 | 2 | 2 | 1 | 1.5 | 1.5 |
长 武 | 5 | 1 | 1 | 1 | 1 | 1 |
旬 邑 | 8 | 2 | 2 | 2 | 1 | 1 |
淳 化 | 6 | 2 | 1 | 1.5 | 1 | 0.5 |
泾 阳 | 2 | 0.4 | 0.5 | 0.6 | 0.3 | 0.2 |
三 原 | 3 | 0.6 | 0.6 | 1 | 0.4 | 0.4 |
合 计 | 50 | 12 | 12 | 10.1 | 8.2 | 7.7 |
陕西省主要水果规划分年度分县区新增布局表(2)
水果 种类 | 区域布局 | 规划新增(万亩) |
设区市 | 主产县 | 五年规 划新增 | 年度新增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苹果 | 延安 | 宝 塔 | 7 | 1 | 2 | 2 | 2 | 0 |
洛 川 | 4.5 | 0.5 | 1.5 | 1.5 | 1 | 0 |
富 县 | 6.5 | 0.5 | 2 | 2 | 2 | 0 |
宜 川 | 1.5 | 0.5 | 0.5 | 0.25 | 0.25 | 0 |
黄 陵 | 4.5 | 0.5 | 2 | 1 | 1 | 0 |
延 长 | 6 | 1 | 2 | 1 | 1 | 1 |
延 川 | 7 | 1 | 1.5 | 1.5 | 1.5 | 1.5 |
安 塞 | 17.5 | 1.5 | 4 | 4 | 4 | 4 |
子 长 | 8.5 | 0.5 | 2 | 2 | 2 | 2 |
志 丹 | 11 | 1 | 2.5 | 2.5 | 2.5 | 2.5 |
吴 起 | 8.5 | 0.5 | 2 | 2 | 2 | 2 |
甘 泉 | 5.3 | 0.3 | 1.3 | 1.2 | 1.5 | 1 |
黄 龙 | 2.2 | 0.2 | 0.5 | 0.5 | 0.5 | 0.5 |
合 计 | 90 | 9 | 23.8 | 21.45 | 21.25 | 14.5 |
陕西省主要水果规划分年度分县区新增布局表(3)
水果 种类 | 区域布局 | 规划新增(万亩) |
设区市 | 主产县 | 五年规 划新增 | 年度新增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苹果 | 渭南 | 白 水 | 3 | 0.5 | 0.6 | 1 | 0.5 | 0.4 |
澄 城 | 10 | 3 | 2 | 2 | 2 | 1 |
合 阳 | 8 | 2 | 2 | 1 | 1.5 | 1.5 |
富 平 | 5 | 1 | 1 | 1 | 1 | 1 |
韩 城 | 5 | 2 | 1 | 1 | 0.5 | 0.5 |
蒲 城 | 5 | 2 | 1 | 1 | 0.5 | 0.5 |
大 荔 | 7 | 2 | 2 | 1 | 1 | 1 |
潼 关 | 2 | 0.4 | 0.5 | 0.6 | 0.3 | 0.2 |
临 渭 | 5 | 2 | 1 | 1 | 0.5 | 0.5 |
合 计 | 50 | 14.9 | 11.1 | 9.6 | 7.8 | 6.6 |
铜川 | 宜 君 | 16 | 4 | 3 | 3 | 3 | 3 |
印 台 | 16 | 4 | 3 | 3 | 3 | 3 |
陕西省主要水果规划分年度分县区新增布局表(4)
水果 种类 | 区域布局 | 规划新增(万亩) |
设区市 | 主产县 | 五年规 划新增 | 年度新增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苹果 | 铜 川 | 耀 州 | 17 | 4 | 4 | 3 | 3 | 3 |
王 益 | 1 | 0.2 | 0.2 | 0.2 | 0.2 | 0.2 |
合 计 | 50 | 12.2 | 10.2 | 9.2 | 9.2 | 9.2 |
宝 鸡 | 陈 仓 | 4 | 0.5 | 1 | 1 | 0.8 | 0.7 |
岐 山 | 5.5 | 2 | 1.5 | 1 | 0.5 | 0.5 |
扶 风 | 8 | 3 | 2 | 1 | 1 | 1 |
凤 翔 | 7.5 | 2 | 2 | 2 | 1 | 0.5 |
千 阳 | 4 | 0.5 | 1 | 1.5 | 0.5 | 0.5 |
陇 县 | 3.5 | 0.5 | 1 | 1 | 0.5 | 0.5 |
凤 县 | 4.5 | 1 | 1 | 1.5 | 0.5 | 0.5 |
眉 县 | 3 | 0.6 | 0.8 | 0.9 | 0.4 | 0.3 |
合 计 | 40 | 10.1 | 10.3 | 9.9 | 5.2 | 4.5 |
陕西省主要水果规划分年度分县区新增布局表(5)
水果 种类 | 区域布局 | 规划新增(万亩) |
设区市 | 主产县 | 五年规 划新增 | 年度新增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苹果 | 榆 林 | 米 脂 | 6 | 2 | 1.5 | 1 | 1 | 0.5 |
子 洲 | 6 | 1.5 | 1.5 | 1.5 | 1 | 0.5 |
绥 德 | 8 | 2 | 2 | 2 | 1 | 1 |
合 计 | 20 | 5.5 | 5 | 4.5 | 3 | 2 |
合 计 | 48个县 | 300 | 63.7 | 72.4 | 64.75 | 54.65 | 44.5 |
红枣 | 榆 林 | 佳 县 | 5 | 1 | 1 | 1 | 1 | 1 |
清 涧 | 10 | 2 | 2.5 | 2 | 2 | 2 |
绥 德 | 10 | 1.5 | 2.5 | 2 | 2 | 2 |
吴 堡 | 2 | 0.4 | 0.5 | 0.6 | 0.3 |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