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肇庆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4)加强农林渔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物资保障。以农业部门为主,针对农业有害生物,加强应急防控用农药、植保机械等物资的储备。以林业部门为主,针对林业有害生物,加强市、县两级药剂药械的储备;以渔业部门为主,针对水生生物病虫害,加强市、县两级防治药物的储备。

  (5)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物资保障。以安全监管部门为主,补充加强矿山应急救援装备;提高危险化学品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高基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急救援与现场调查装备水平。

  (6)加强环境事件应急物资保障。以环保部门为主,建立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

  (7)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按“分级储备,全局统筹”原则,市、县(市、区)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市、县级要储备日常应急必须的防护用品、消杀药品及应急药械。以农业部门为主,针对重大动物疫情,进一步做好动物疫病防疫用疫苗、消毒药品药具、人员防护用品等防疫物资的采购、供应和应急储备工作。以林业部门为主,针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库。

  (8)加强社会治安灾害应急物资保障。以公安部门为主,重点解决公安机关应急装备储备建设瓶颈问题,进一步提高全市应急装备储备标准。

  (9)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以市储备粮专职管理机构为载体,继续加强市直属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市级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适当调整储备品种,完善粮食配套加工体系建设,增强市级储备粮应急能力。

  (七)加快紧急运输和通信保障能力建设

  重点建立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紧急运输综合协调机制,整合资源,建立覆盖全市的各类交通工具、运输企业和应急队伍的动态数据库,调动社会各方面运输能力,形成联合运输网络系统及协调机制。加强通信保障能力建设,确保应急通信畅通。

  1.完善紧急交通运输综合协调机制

  (l)建立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紧急交通运输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完善紧急情况下社会交通运输工具征用程序、补偿机制和紧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

  (2)充分发挥交通战备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建立交通战备保障与应急交通保障统筹协调机制,保障重点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危险源的通达能力。

  2.提高公路、水路、铁路紧急运输保障能力

  (1)建立紧急运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公路、水路、铁路运输能力紧急调度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系统的紧急运输保障能力。

  (2)补充完善重要公路和水路交通枢纽的工程抢修设备,提高清障及修复能力。

  (3)推进重点林区防火道路建设,提高重点林区防火道路网密度。

  3.加强通信保障能力建设

  重点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应急管理和指挥调度机构间通信网络,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队伍配备适用的通信装备,形成公众与专用、保密与非保密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体系。

  (八)增强恢复重建能力

  加强灾民安置和现场恢复能力建设,保障灾区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尽快恢复。建立恢复重建标准和科学的灾情评估系统,制订恢复重建规划,为后续恢复重建打下基础。

  1.加强事发现场恢复能力建设

  (1)加强供电、供水、供气、交通和通信枢纽等生命线工程系统破坏情况调查和快速抢险能力建设。

  (2)加强对废弃物、污染物的清理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工程装备与无害化处理设备。

  (3)建立灾情信息通报机制,在灾民临时安置场所配置必要的公众信息传播设备;设立基本生活保障和心理救助服务站点,为公众提供切实的人文关怀,稳定公众情绪。

  (4)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县(市、区)社会捐助中心和社区社会捐助点建设。

  2.加强调查评估能力建设

  (1)健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灾情评估机制,建立灾情评估标准体系、规范灾情评估程序、内容和方法等。

  (2)依托有关单位和科研院所,加强对灾情评估和重建规划能力建设,开展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突发环境事件等调查评估与灾后重建规划工作。

  (3)开展对中小学校、民房住宅受灾损失普查,在科学评估现实和潜在损失(损害)的基础上,编制恢复重建规划,避让危险区段。

  3.加强城乡建筑抗灾能力和避难场所建设

  (1)增强城乡建筑的抗震、防火等抗灾能力。高层建筑按标准规范重点解决消防安全、幕墙安全等问题;党政机关、重要单位按要求配备备用电源;农村民居要推广适用的建造和加固技术,提高抗灾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