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备机制,吸引、鼓励校内相关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专职或兼职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意发挥离退休哲学社会科学著名专家学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高教园区内的高校应积极探索建立校际之间的教学协作机制。
四、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10. 改进教学方法。要以小班和中班教学为主体,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纲、以学生为本,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多用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把科学理论讲清楚、说明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门要建立定期集中备课、听课和教案检查制度,组织教学观摩活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各高校要定期评选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彩一课”,推荐一批教学方式改革的示范课,推广一批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积极探索科学的考试考核办法,重点考查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省每年将按一定比例,积极开展新世纪教学高等教育改革项目。结合我省实际,编辑出版一批反映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众化理论书籍,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辅助教材。
11. 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到高校作形势报告制度和理论工作通报会制度,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掌握国内外形势、宣传思想工作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及宣传教育口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兼职从事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导师等工作,深入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各高校要建立大学生思想动态定期研判制度,由学校党委负责,宣传部牵头,学工、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等参与,定期对大学生思想动态信息进行研判,梳理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提出教育引导的要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12. 加强科研能力和学科建设。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性质、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对应支撑;做好博士生、硕士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及教师培训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培养高水平的人才。要进一步汇聚学科队伍,建设优秀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教学科研人员,应当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科带头人应当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头人。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组织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作用。定期组织集体备课,经常性地开展教研活动,相互学习、交流、探讨,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点、疑点、难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加大科研扶植力度,继续设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省级课题,定向申报、择优遴选;在省高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继续设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为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