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种养比重,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工程,到2010年重点蔬菜、畜禽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分别达到60%和80%以上。二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生产基地和规模种养殖场100%纳入质量安全检测范围。三是完善加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加强对食品加工业的监管力度,到2020年实现食品加工企业监督抽查全覆盖、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四是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农产品全程监控,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五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整顿规范农资生产经营秩序,实施“放心农资进村”示范工程。加强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
6.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支持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强化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实施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推进生态水利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湿地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和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施荒山绿化工程,力争5年内基本完成全市荒山绿化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36%,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计划,促进渔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五、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加快推进富民强市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当前尤其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提高县域经济竞争优势和吸纳就业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2012年县域(五市和城阳区,下同)生产总值占全市的70%以上;辖区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的40%以上。
1.做优做强县域工业,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的集中布局、集约发展、集群发展。加强对县域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引导项目向省级开发区、6个重点工业功能区等工业集中发展区聚集。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对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并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优先安排工业用地,研究支持6个重点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完善项目受益共享机制,对异地招商落户规划园区的项目,实行引荐地与落户地按比例分配税收;完善县域工业集中发展促进机制,对到工业集中发展区落户的重大项目进行统筹协调。二是继续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推进专业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引进符合县域产业规划特别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外资项目,引导外商投资现代农业,增强县域产业实力和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加快人才培育、融资服务、创业服务、技术创新、信息服务、审批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使中小企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到2012年县域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县域的70%以上,吸纳劳动力就业占县域的80%以上。四是加快平度、莱西工业化进程。继续从产业布局、设施配套、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大对平度、莱西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推动其经济发展尽快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