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村级广播室建设步伐。结合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工程实施、村级组织建设等,逐步建立村级广播室,今后三年,通过省、市、县三级投资,全市新建1200个村广播室,为“十二五”实现村村有广播室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大力推进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的优势,进一步推进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的覆盖水平。有条件的县要大力发展县到乡镇广播电视光缆,到2010年,使全市通广电光缆的乡镇达到一半以上。在实际工作中,要优先发展省到市、市到县干线光缆沿线的乡镇及人口密度大、居住集中的村级有线广播电视网。到2010年,力争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并适时推进农村有线数字电视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理顺关系,健全机构。各级广电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协调有关方面,理顺关系,健全机构,确保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要尽快恢复乡镇广播电视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要加快榆林城区广电资源整合步伐,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广电事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二)政府为主,多方投入。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广电事业的扶持力度,确保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各级广电部门要与当地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积极协调,落实广播电视村村通经费,确保“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还要多方筹集资金,从多方面入手,努力工作,缓解资金压力。
(三)创新机制,强化管理。要在观念上创新,用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引领各项工作;在机制上创新,打造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在方式方法和手段措施上创新,扫除事业产业发展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障碍。要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和广告播出管理体系。
(四)注重人才,提高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广播电视队伍,是做好广播电视工作的保证,是完成广播电视宣传、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前提。要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和干事创业的好环境,培养造就更多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名记者、名编辑、名播音员、名主持人。要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招聘本科以上专业对口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新闻专业人员及主持人。要加大业务和技能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长期进修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全面提高队伍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广电工作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