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7次常务会议精神,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又好又快地推进跨越式发展,不断缩小西藏与内地的差距,尽快赶上全国的现代化步伐。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把又好又快的要求落实到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各个方面,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十一五”规划项目和投资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着力改善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注重形成具有地区优势和民族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重点支持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大力加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全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这个重点,切实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造福西藏各族人民的科学发展之路。
(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十一五”规划项目方案安排这方面的建设项目共60个,总投资679.6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投资470.5亿元,占60.4%。要继续推进以交通、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兴建青藏铁路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段,重点整治改建青藏、川藏、滇藏、新藏、中尼等干线公路,加快通县和县际公路、边防及口岸公路建设,新建阿里狮泉河机场,改扩建昌都邦达机场、日喀则和平机场和拉萨贡嘎机场。建设巴河雪卡、老虎嘴、藏木、果多水电站、藏中抽水蓄能电站和阿里并网光伏电站等骨干电源,实施骨干电网延伸和220千伏电网网架工程,扩大电网覆盖范围,完善供电网络设施。加快满拉、墨达、雅砻三大灌区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工建设旁多水利枢纽和山南江北灌区,加强重点城镇堤防工程,巩固和提高防洪能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交通、城市供排水和青藏铁路配套设施等工程,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切实加强宽带通信推进工程和移动通信网管覆盖工程等通信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八)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真正用好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支援西藏力度和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三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最大限度地挖掘青藏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青藏铁路的强大辐射作用,使青藏铁路更好地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造福西藏各族群众服务。按照“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本地资源条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创新机制、理顺体制,促进特色产品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形成具有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物产业、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优势矿产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特色旅游业,逐步形成以特色资源为基础、特色产品为核心、特色品牌为支撑的特色经济体系,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现代产业发展道路。
(九)着力促进农牧民安居乐业。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十一五”规划项目方案安排这方面的项目33个,总投资219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投资163。1亿元,同比增长68。1%。各地各部门要以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中心,以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努力推进农牧区的跨越式发展。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依靠科技进步,保护和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建立健全农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搞活农牧区流通,组织引导好劳务输出,探索建立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尤其要重视农牧民的安居乐业,注重提高“安居”质量,积极扩展“乐业”内涵,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