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制定我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规划,认真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结合我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快建筑、信息技术、旅游、水电、物流等特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我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教育部门要确定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职业院校,扩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的招生规模,明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积极筹措资金,结合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为职业院校学生和培训人员提供实训场所。
(五)广泛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立足于区域经济、科技和教育资源的现状,围绕各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牧业,以地区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当地主导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民致富为目标,认真实施农牧区职业培训计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上深化、面上推广的原则和"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以劳动力转移为主的各类培训,提高进城务工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农村职业技能培训要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牧民脱贫致富。
(六)深化"农科教"结合,认真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农牧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教育、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利用农业广播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形式,面向农牧区基层干部、青年农牧民、农牧区妇女等对象,大量培养农牧区实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提高农牧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普及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各县职业教育中心要按照"学生自愿、家长自愿"的原则,结合当地生产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认真实施多种形式、多种模式的初中分流,在基础教育中积极渗透职业教育,使分流学生毕业时能够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为他们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加强职业技术培训,认真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教育、劳动保障部门以及企业要建立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企业,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高级工和技师,并带动中级和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要重点依托行业企业,发挥职业院校基础作用,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要为就业再就业服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牧区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转移能力和创业能力。职业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牧民转移培训可按规定享受有关补贴。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