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适龄劳动力充分转移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5年末,全省农村人口3699.88万,占总人口比重的49.5%,其中劳动力2659.32万,已转移农村劳动力1546.3万人,其中劳务输出754.5万人。目前,还有近1120万劳动力留在农村,多数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而且女性劳动力居多。据测算,全省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约需600万左右,这就意味着仍有50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因此,“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坚持外输内转并重,境内境外兼顾的方针,努力实现全省农村适龄劳动力充分转移。
工作目标:
在“十五”期间新增农村劳务输出286万人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力争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左右,通过五年的努力,再转移农村劳动力250-300万人,使需要转移的农村适龄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并达到相对充分的程度。
工作重点:
坚持扩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异地输出与就地转移并举,进一步贯彻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重抓责任落实,更加显著地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的实际成效。重抓技能培训,更加有效地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重抓权益维护,更加得力地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环境。重抓基层基础,更加到位地服务于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工作大局。
(四)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和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充分培训
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人数多于岗位带来的供过于求;另一方面也客观存在着劳动者就业技能不适应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呈现了“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两种现象并存的状况。对农民工培训状况的社会调查表明,农民在进城就业前接受各种培训的比例不到20%,多数农民工的岗位技能培训是进城就业后在企业完成的,就业前培训工作相对薄弱无疑严重制约了农民转移的进程和进城就业的质量,加强对农民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工作。为此,“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要抓住重点难点人群,优先安排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和重点扶贫村的贫困劳动力参加各种就业技能培训。目前全省重点扶贫村1011个,需要优先纳入免费技能培训计划的贫困劳动力约6万人。同时,全省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学生每年约在25万人。在全面推进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同时,要把城乡初、高中“两后”生和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作为重中之重,优先保证其就业培训的全覆盖。
工作目标: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