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比较优势原则。要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的适宜性、现有生产水平及技术基础、市场环境、投资能力、降低成本及盈利空间等多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优先发展基础较好,竞争力较强的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尽快扩大规模,形成新的农业增长点和亮点。
3、产业化开发的原则。在优势产区集中力量扶持发展优势农产品,不仅着眼于第一性生产或初级产品生产,也要着眼于产品的后续加工和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优势产业群体,打造名牌产品,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形成优势产业带。
4、适度规模原则。充分考虑优势农产品区域生产条件的独特性和市场需求特点,坚持在适宜区域进行生产,做到优势农产品产区相对集中连片,规模适度,确保产品特性,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
5、突出重点的原则。一是要突出重点产品。即国内需求量大、当前生产力不足的产品,能够抵御进口农产品冲击,替代进口、出口潜力大的产品。二是突出重点区域。要优中选优,相对集中,分步实施,以点带面。
6、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在规划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自主权。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企业和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区域选定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选择一批优势农产品,优先规划布局建设,给予重点扶持。
1、选定优势农产品的主要依据
选定优势农产品的依据。主要是看该类产品的市场容量、市场潜力和市场前景。可分为三类:
一是国内市场消费需求量大,有增长潜力,生产基础和现有条件较好,通过扶持和发展,能够稳定占据国内市场,有效抑制进口冲击的农产品。如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蔬菜等。这类农产品要实施“数量与质量同步扩张,稳住国内存量市场,抢占增量市场”的发展战略,立足国内市场需求,在国家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搞好地方配套,形成合力,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搞好产销衔接,稳定占据国内市场优势地位。
二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价格竞争优势,出口潜力较大的农产品。如红枣、核桃、牛羊肉等。这类农产品要实施“增强竞争优势,积极扩大出口,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主攻产品质量安全、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市场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打造知名品牌,提高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