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淡水压盐。播种前一个月灌水压盐。
2.科学运筹肥料。每亩地施优质土杂肥2-3吨,含盐量0.2-0.3%的轻度盐碱地,增施磷、钾肥,过磷酸钙70千克/亩,尿素20千克/亩,硫酸钾20千克/亩;含盐量0.3%以上的中、重度盐碱地,增施磷肥和氮肥,适施钾肥,过磷酸钙80千克/亩,尿素30千克/亩,硫酸钾15千克/亩。其中磷肥全部作基肥,尿素和钾肥用作基肥和追肥各占1/2。
3.简化棉田管理。实行棉田粗整枝。即去掉第一果枝以下的营养枝,7月20日左右打顶;6月中下旬视土壤墒情和降雨进行中耕培土。
4.盐碱地棉花成苗技术。淡水压盐,覆盖地膜、晚放苗技术。
5.培肥地力。实施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6.合理化控。蕾期、花铃期酌情喷施助壮素(缩节安)。
7.综合防治病虫害,尤其注意预测预报和防治烟飞虱、盲蝽象、棉铃虫、芽虫等。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河北、江苏、天津等地的滨海盐碱地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
联系人:董合忠 赵洪亮
电 话:0531-83179255
17、抗虫杂交棉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提高抗虫杂交棉的种植效益可以采取两种栽培路线,一是以较高投入和精细管理作保证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二是以尽可能节省成本为目标的“精稀简”栽培技术,通过节约成本增加效益。
技术要点:
1.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①保证条件: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0克/千克以上,有一定的灌溉条件和良好的排水条件。底施土杂肥2~3吨/亩或鸡粪1~2 吨/亩,复合肥50千克/亩左右(含N、P、K各为18%)。选用鲁棉研15、鲁棉研24和鲁棉研25等产量优势大的抗虫杂交棉的脱绒包衣种子(F1)发芽率≥80%;②密度和行距:留苗或移栽密度2600~2800株/亩,实收密度2400~2600株/亩。等行距种植时行距90~100厘米,大小行种植时小行60~70厘米、大行100~120厘米;③地膜覆盖或营养钵精量播种:直播地膜棉田,4月15~25日开沟人工或机械点播,每穴2~3粒。营养钵棉田,4月初下种育苗,5月上旬移栽;④精细管理:第一果枝出生后,及时打掉果枝以下的叶枝,以后结合其它管理去一遍赘芽,7月20日前打顶。6月下旬中耕、培土。见花追施尿素15千克/亩左右,并在7月25日打顶后再追施尿素10千克/亩左右;苗期控制浇水,盛蕾期以后遇旱及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自盛蕾期以后视情况化控1~3次。按照转基因抗虫棉的要求防治害虫,特别要注意中后期盲椿象、烟飞虱等害虫的防治。
2.节本增效(“精稀简”)栽培技术。通过精量播种减少用种量、扩行稀植发挥单株产量潜力、简化整枝减少用工量,在保证产量不减的前提下通过节本增效。①保证条件:要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2克/千克以上,有良好的灌溉和排水条件。选用鲁棉研15、鲁棉研24、鲁棉研25、鲁RH-1等产量优势高的抗虫杂交棉脱绒包衣种子(F1)发芽率≥80%;②平衡施肥:底施优质土杂肥2~3吨/亩或鸡粪1~2吨/亩,复合肥50千克/亩左右(含N、P、K各为18%)。初花期在追施尿素20千克。③精量播种。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田,3月下旬打钵,4月上旬播种,4月底5月初移栽,每亩用种0.5千克以内。直播棉田4月中下旬采用地膜覆盖点播或精播机播种,每亩用种0.75千克以内;④扩行降密。密度为1800~2200株/亩,在此范围内,地力和灌溉条件好的棉田取中下限,地力和灌溉条件差的取其中上限。行距以90~120厘米为宜;⑤简化整枝:保留近果枝的2个营养枝或全部营养枝,于7月15~20日间打掉主茎顶心和营养枝的顶心。按照转基因抗虫棉的要求防治害虫,特别要注意中后期盲蝽象、烟飞虱等害虫的防治。
适宜推广区域:鲁西南棉区和鲁西北棉区的套种或纯作棉田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 山东农业大学
联系人:董合忠 赵洪亮 孙学振
电 话:0531-83179255, 83179425
三、蔬菜类
18、日光温室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十五”以来,通过承担国家攻关课题和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实行多专业多学科合作攻关,开展了日光温室蔬菜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在新型日光温室、新品种选育与筛选、氮肥合理施用、根结线虫病防治、产品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形成了系统技术。
技术要点:
1.结合山东的气候条件,研究制定了山东Ⅰ、Ⅱ、Ⅲ、Ⅳ、Ⅴ型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并作为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目前主要推广山东Ⅱ、Ⅲ、Ⅳ(寿光)型日光温室。
2.选用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及相关的嫁接技术。通过开展适合日光温室栽培的黄瓜、番茄、厚皮甜瓜等蔬菜专用品种的选育,并积极稳妥地引进国(境)内外品种,从中选育出了一批适合日光温室栽培的新品种,如绿衣天使、津优30、冬棚1号等黄瓜,加西亚、红太阳、天正红珠等番茄,鲁厚甜1号、2号等厚皮甜瓜,红罗丹、萨菲洛、考曼齐等甜椒品种。通过茄子、甜瓜、黄瓜砧木的筛选与嫁接技术研究,筛选出了托鲁巴姆、全能铁甲、掘金龙、黑籽南瓜等优良砧木,提高了嫁接苗的耐寒性和抗病性。
3.针对日光温室蔬菜主产区氮素化肥用量过量的问题,开展氮肥调控试验。并采用试纸条-反射仪方法,速测土壤滤液中和植株叶柄汁液中NO3--N浓度,作为推荐施肥的依据,提出了减少氮肥用量30%,而不影响产量的施肥指标。
4.根结线虫病发生与防治技术。试验证明,6~7月期间日光温室蔬菜倒茬闲置时期,每亩撒施氰氨化钙(石灰氮)50~100千克、碎麦秸600~1300千克、耕翻、作垄、覆盖地膜、灌透水,处理20~30天,揭地膜后晾晒8~10天再定植,定植后用1.8%阿维菌素1000倍液灌根,可有效控制根结线虫的危害。
5.集成相关技术制定了日光温室黄瓜、番茄、西葫芦、辣(甜)椒、茄子、厚皮甜瓜、菜豆等7种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并作为省级地方标准于2004年12月发布实施。
6.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了黄瓜、长茄、西瓜、青辣椒、樱桃番茄等部分蔬菜或品种的产品分级标准,及黄瓜、番茄、茄子、青椒、西葫芦、菜豆等蔬菜的整理、加工、包装技术操作规程,为无公害蔬菜的品牌化经营提供了技术依据。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省及黄淮海地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联系人:何启伟
电 话:0531-83179275
19、早春马铃薯高产促成栽培综合配套技术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我省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马铃薯产业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滕州、平邑等专业化生产基地。已经集成了春季马铃薯亩产3000千克以上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其中包括利用脱毒种薯、多层覆盖、配方施肥等技术,可稳定提高马铃薯产量,同时改善产品质量,提早上市,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技术要点:
1.选用优良脱毒种薯。我省马铃薯生产主要针对鲜食市场,所用的品种要求芽眼浅、皮薄肉质脆。栽培上应选用鲁引1号、双丰5号、荷兰15号等品种的脱毒种薯,亩用种量100千克左右。
2.实行配方施肥。采取10亩一点测土及特殊点测土的方式,掌握土壤的养分状况,并据此结果,为农户提供配方施肥方案或提供配方肥。
3.双膜覆盖,适时播种。早春马铃薯进行双膜覆盖,具有防寒、增温、病害少、增产幅度大、产品上市早等优点,一般“五一”前后即可大量上市。据此,一般在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的晴天上午,在大拱棚内实行单垅双行种植(播种前15~20天催芽)。采用大拱棚内套小拱棚可进一步提早上市。垄距80厘米,种双行,株距25~30厘米,亩种植5500~6000株。种植时开沟深8~10厘米,宽20厘米。施种肥和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与土混匀,浇水后斜调角种植,芽向上,用少量细土先盖住芽,然后覆土起垄,垄高15厘米左右,把垄面搂平,喷施除草剂,然后用90厘米宽地膜进行覆盖。
4.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后保持白天20~26℃,夜晚12~14℃。分别在齐苗、团棵、现蕾时期浇3次水。植株高度在40~50厘米时,可亩用助壮素20毫升或多效唑15克进行喷雾以防徒长。
5.综合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自团棵期始,每隔7天喷施1次药剂防治晚疫病,发现病株后,立即将病株除掉,远离田间深埋,并在周围撒施生石灰。严格按照无公害栽培标准进行防治,实现田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6.实行分级、包装销售。改变原来的混合销售的局面,指导农户分级、包装销售,增加农户的收入。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马铃薯主产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高中强
电 话:0531-82355174
20、生姜新品种及安全生产关键技术
生姜是我省主要名产蔬菜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常年栽培面积300万亩左右,约占世界栽培面积的42%。但由于无性繁殖的特点,新品种选育较为困难,加之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逐年加重,不合理用药导致产品安全水平降低,影响了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生姜新品种及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该技术获2007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要点:
1.选用高产优质生姜良种。山农大姜1号、莱芜大姜、安丘大姜等。
2.测土配方,施肥。一般生产1 000千克鲜姜,分别需纯氮10.4千克,五氧化二磷2.64千克,氧化钾13.58千克。据此,可通过对土壤养分指标测定,计算土壤供肥量,并根据目标产量,制定配方施肥方案。
3.有色膜覆盖调控温光环境。选用适于生姜生长的有色膜,进行覆盖提早栽培,将普通无色透明膜覆盖与遮阳网覆盖两项技术措施进行有机整合,既能促进生姜生长,提高产量,又简化田间管理步骤,降低生产投入成本。
4.合理进行肥水管理。根据生姜高产的形态生理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田间科学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实现肥水管理指标化。中高肥水地块参考施肥量:亩施有机肥6000~75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100~150千克,生长期间分次冲施肥100千克左右。
5.综合防治病虫害。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选用项目熟化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方法及无公害农药进行早期预防,加强初期防治,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并防止农药污染。
6.生产全程实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通过分析生产基地土壤环境中农残与重金属含量,控制土壤污染;通过检测肥料与灌溉水,控制水肥污染;通过选用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控制农药污染;通过实施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保证市场流通产品的质量安全。
适宜推广区域:全国生姜主产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联系人:徐 坤
电 话:0538-8241783,13505488382
21、日光温室茄果类蔬菜嫁接技术推广
日光温室茄果类蔬菜连作重茬导致土传病害逐年加重,因此,应用抗性砧木进行嫁接栽培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该技术是依托国家“948”项目,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砧木品种,经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的成果,现已形成完善的茄果类蔬菜(茄子、番茄)嫁接栽培配套技术,并拥有改良的3个适用砧木品种,在嫁接亲和性、耐冷性等方面均优于目前国内推广的砧木品种,可显著增强嫁接苗的抗病、抗逆能力;采用配套的嫁接技术,可显著提高嫁接苗成活率,降低植株发病率,大大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产品污染,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食品安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技术已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技术要点:
1.选择嫁接亲和性好、抗病性、耐冷性较强的优良砧木品种。德州市农科院目前拥有从国外引进后经创新改良的3个适用砧木品种,番茄1个:改良マゲネツト;茄子2个:改良托鲁巴姆、赤茄。
2.采用适宜的嫁接技术:以“提高接穗苗龄,降低坐果节位”为中心,适当提高接穗幼苗的苗龄。一般接穗苗龄3~4叶期为嫁接适期,可以有效降低坐果节位,提高早期产量。茄子采用靠接法或贴接法,番茄采用斜切接法,接后用管状嫁接夹固定,可显著提高嫁接苗成活率。
3.加强苗床环境调控,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后4~5天内,保持育苗环境内温度在28℃,湿度90%,光照强度5 kLux以下(遮光处理,只接受散射光),CO2浓度600 ppm。接口愈合后,温度保持白天23~25℃,夜间18~20℃,令其逐步见光和进行通风,并转入正常苗期管理。嫁接苗长至8~9叶时定植。
4.合理定植,及时除萌,确保抗病丰产。嫁接苗生长势强,种植密度应小于自根苗,一般茄子的行株距80×45~50厘米,番茄的行株距70~80×35~40厘米。定植时接口离地面3厘米以上,并采用地膜覆盖。移栽缓苗后及时除去砧木上的萌芽。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嫁接苗追肥可比自根苗减少20~30%。
其他管理可参照自根苗进行。
适宜推广地区:适宜在山东省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区推广。
技术依托单位: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杨秀凤
电 话:0534-2310256、13853485791
22、早春反季节大白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选用晚抽薹早春大白菜品种,通过利用早春大棚或中小拱棚保护,提高有效积温,构建有利于叶片光合产物积累环境,延缓低温春化,有效控制大白菜早期抽薹现象;通过合理肥水管理,提高大白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长速度。利用大棚可有效的降低大气粉尘污染,避开大白菜病虫高发期,减少或免于使用杀虫药剂,达到无公害生产目的。产品上市时间正是蔬菜淡季,价格好,既丰富了市场供应,又可增加农民收入。
技术要点:
1.选用适宜品种。德高春、天正春白1号、潍春白1号、潍春白2号等。
2.整地施肥。整平土地,一次性施足基肥,每亩施优质腐熟肥3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大棚内可整成1.5米宽的平畦,播种前要提前5~7天扣棚膜提温,以备播种。
3.适时播种。早春大白菜播种期以2月下旬~3月下旬为宜,每畦3行,株距40厘米,每亩留苗3300株左右。每穴点播2~3粒种子,覆土深度不超过2厘米,播后用地膜覆盖,出苗后,夜温不低于12℃,以避免出现低温下过早通过春化阶段而发生抽薹现象。在5、6片真叶时定苗。
4.田间管理。春大白菜生长期短,外叶生长速度慢。在结球期前尽量少浇水,选择在晴天中午进行中耕、松土、锄草,中耕深度以4~5厘米为宜。大白菜封垅以后,停止中耕、松土。并视土壤墒情及时浇水。气温正常年份,5月中旬~6月上旬即可及时采收上市,球重可达2.5千克左右。
5.病虫害防治。通过悬挂黄板进行诱杀有翅蚜虫。田间操作中尽量避免碰伤大白菜,以免造成伤口导致软腐病发生危害。若发现软腐病棵,应及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倍进行喷雾;为了预防病毒病,出苗后喷一次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在山东省早春大白菜生产区推广。
技术依托单位:潍坊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韩太利
电 话:0536-8230087,13606363398
23、控制大蒜异常生长关键技术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变化,大蒜种性退化及栽培措施不当等,致使大蒜的二次生长及洋葱型大蒜等异常生理现象发生严重,大蒜瓣数增加,蒜头变小,裂瓣现象严重,蒜头、蒜薹产量及商品品质急剧下降,尤其是发生洋葱型大蒜的地块可减产50%~70%,甚至绝产,极大阻碍着大蒜产品的加工出口、内销和农民增收。本技术通过对种蒜、土壤、播期、密度、地膜覆盖、浇水、施肥等因子的科学调控,明确提出了因品种制宜、适期早播,控制氮肥、合理使用磷钾肥,适期晚浇返青水、追施返青肥等控制大蒜二次生长和洋葱型大蒜形成的关键技术,构建了山东及周边地区控制大蒜二次生长及洋葱型大蒜形成和优质高产模型,制订了大蒜优质高产安全栽培技术规程和《出口大蒜安全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技术要点:
1.选择适宜土壤 为控制大蒜异常生长,宜选用壤土或轻粘壤土种植大蒜。
2.适期早播 根据多年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证实,苍山蒜、苏联蒜分别于9月25日~9月30日、9月30日~10月5日为适宜播种期,鲁南地区可适期晚播几天。
3.选择适宜种蒜 种蒜宜选择当年产大蒜,自然条件贮存,种蒜瓣4~6g。冷库贮存大蒜不宜作种蒜用。
4.合理施用基肥 通过施用基肥,使土壤养分含量分别达到有效氮110.53微克/克、有效磷60.22微克/克、有效钾136.77微克/克、有效硫8.41微克/克、有效硼为0.85微克/克、有效铜7.52微克/克、有效锌12.52微克/克和土壤有机质1.71%左右为宜。
5.合理密植 苏联蒜每亩理论株数应保持在25000株左右,苍山大蒜每亩25000~29000株,薹蒜每亩42000~45000株。
6.适时浇灌返青水和追施返青肥 于3月28日~4月5日浇水施肥。
此外,品种、土壤含水量、地膜覆盖、收获期等也显著影响大蒜异常生长及优质高产。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在山东省大蒜或薹蒜生产区推广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联系人:刘世琦
电 话:0538-8246818
四、果茶类
24、果树袋控缓释肥制作与施用技术
目前,我国果树施肥量大约是发达国家的2~3倍,肥料利用率约15%~30%,分次施肥和缓控肥是世界发展趋势,但分次施肥用工多和包膜缓控肥价格高的缺点限制了其技术推广。袋控缓释肥是根据果树个体较大的特点,改变一般控释肥颗粒包膜的设计思路,利用控释袋包装达到控制肥料释放目的的新型肥料(专利号:ZL 2007 2 0018329.6)。在苹果、桃、冬枣等果树上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肥料袋控缓释技术可以保持土壤速效养分浓度稳定,而肥料散施土壤养分浓度波动大,氮素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由于养分供应稳定,果树植株生长健壮,能有效克服肥料散施导致短期内土壤有效氮水平过高,刺激新梢旺长造成营养竞争和花芽形成难等问题,同一施肥水平比较,采用肥料袋控缓释技术比传统施肥产量增加15%以上,果实品质显著提高,是我国果树施肥的发展方向。
技术要点:
1.按果树养分需求特点配置复混肥料,装入肥料控释袋,调整控释袋的体积与微孔数,使养分释放速率与果树养分需求量一致。
2.施肥时期:春季果树萌芽前后进行,一年只需施用一次。
3.施肥方法:采用放射沟法施用,即距树干30厘米向外挖宽20~30厘米,深20~30厘米,长100~150厘米(根据树体大小确定,要求放射沟一半在树冠投影内,一半在树冠投影外)的放射沟,10年生以下树挖3~4条,10年生以上树5~6条,放射沟的位置每年交替进行。
3. 苹果树施肥量:产量水平在1500千克以下的每亩施450包(每包95克,20%含氮量,下同);产量水平在1500~2500千克的每亩施500~700包;产量水平在2500~4500千克的每亩施700~1200包;产量水平在4500千克以上的每亩施1000~1500包。沙滩地果园适当多施20%左右,土壤肥沃的果园适当减少20%施肥量。
4.桃树施肥量:产量水平在2000千克左右的果园每亩施600包(每包95克,20%含氮量,下同);产量水平在2000~2500千克的每亩施700~1000包;产量水平在2500千克以上的每亩施1000~1200包。沙滩地果园适当多施20%左右,土壤肥沃的果园适当减少20%施肥量。
5.樱桃树施肥量:产量水平在500千克以下的每亩施600包(每包95克,20%含氮量,下同);产量水平在500~1000千克的每亩施600~800包;产量水平在1000千克以上的每亩施800~1000包。沙滩地果园适当多施20%左右,土壤肥沃的果园适当减少20%施肥量。
6. 冬枣树施肥量:产量水平在500千克以下的每亩施600包(每包95克,20%含氮量,下同);产量水平在500~1000千克的每亩施600~800包;产量水平在1000千克以上的每亩施800~1000包。沙滩地果园适当多施20%左右,土壤肥沃的果园适当减少20%施肥量。
7. 梨树施肥量:产量水平在1500千克以下的每亩施450包(每包95克,20%含氮量,下同);产量水平在1500~2500千克的每亩施500~700包;产量水平在2500~4500千克的每亩施700~1200包;产量水平在4500千克以上的每亩施1000~1500包。沙滩地果园适当多施20%左右,土壤肥沃的果园适当减少20%施肥量。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各苹果、梨、葡萄、桃、冬枣等果树产区,尤其适于漏肥严重的沙土地果园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联系人:彭福田 姜远茂
电 话:0538-8245986
25、甜樱桃良种矮化密植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甜樱桃是山东省区域优势农产品,国内国际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我省适宜产区积极规划发展。但生产中普遍存在栽培品种结构不合理,早熟品种多,授粉配置不当,栽培技术体系简单,导致结果晚,平均单产低等问题。近十年来,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通过承担国家“948”项目、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等,引进并选出一批栽培良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本主推技术通过选用优新品种,采用高光效树形、合理配置授粉品种及起垄栽培等核心技术,以解决生产上普遍存在的结果晚、产量低、果实品质差等问题,达到3年见果,4-5年亩产达到500千克,盛果期亩产达到1000~1500千克,平均单果重8g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