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努力构建积极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各中小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要把师德表现做为班主任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在教师职务申报推荐、先进个人的评选时都要优先考虑师德表现突出的优秀班主任。
15.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教师心理成长,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经常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咨询活动,帮助教师减轻负担,释放压力,使教师心理舒畅、自信工作,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要让教师熟悉掌握学生心理、生理规律、特点,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手段解决学生心理、人际关系、成长成才问题,提升师德建设层次水平。
16.积极开展尊师爱生、扶贫救助活动。爱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要把“修身、敬业、爱生”作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始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关爱学生,特别要尊重关爱有生理疾病、家庭困难的学生,积极倡导“携手共助、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开展扶贫救助活动,培养教师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17.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环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做到育人与教书、育人与管理、育人与服务的有机结合。教师要自觉地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和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管理和服务人员要树立一切工作为教学,一切工作为教师,一切工作为学生的思想,不断提高管理质量,用优质的服务,用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引领师德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和校风建设,不断提升层次和水平,形成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不断进取的良好校园氛围。
19.深入开展师德研究工作。各地要加强师德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根据时代要求,研究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师德建设问题的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机制,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克服形式主义倾向,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
要发挥学术团体在师德研究中的作用。中小学要积极参与师德课题实验,形成浓厚的师德研究氛围。各市(地)教育局、教育学院要定期对学校的师德研究进行指导和检查,并做好成果的认定、奖励和推广工作。
五、加强师德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