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其它稀土功能材料及器件。大力开发稀土合金靶材、稀土铬酸镧发热元件及加热设备、稀土高温超导材料、稀土磁致伸缩材料及应用、稀土磁致冷材料及设备、稀土精密陶瓷材料及其应用器件等,在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加大稀土颜料、稀土防水防腐涂料、稀土在燃料电池中应用的研发力度,力争实现技术突破。
6.稀土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应用开发。切实加强稀土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重点开发稀土钢、稀土铝(镁、铜)合金等产品,开展稀土在铸铁铸钢中的应用、在玻璃中的应用、在农林牧中的应用的技术研究,牵动传统产业的发展。
到2010年,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器件的比重达到30%以上。产业化水平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
(五)白云鄂博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白云鄂博矿资源综合利用成套工艺技术及装备重点研究开发:“稀土、钍及氟资源综合回收选冶工艺技术及设备开发”,“铌资源选冶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西矿资源利用选矿工艺”,“钪资源选冶工艺研究”,“包钢尾矿坝资源保护及开发研究”,“白云鄂博地区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等,使铌的选冶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铌得到回收利用,可生产低级铌铁1400吨。实现包头稀土精矿低温焙烧清洁生产工艺,使钍、氟得到回收,年产60%稀土精矿7万吨,同时回收萤石等产品。西矿达到工业化生产大于64%铁精矿,年产200万吨。钪资源得到回收利用。保护包钢尾矿坝资源,科学合理开发。
(六)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
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和多样化。重点开发1.2/1.5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及风力发电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实现批量生产,推动内蒙古地区风电机组的国产化。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的同时,依托国内外科研院校,积极研究开发太阳能锅炉、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太阳能电源及装置技术,使其早日产业化。在有条件的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发挥202厂的技术优势,发展核能技术装备。
坚持节能优先,重点开发钢铁、铝业、化工、机械等行业的节能技术,积极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开发煤液化、煤气化、煤化工等转化技术,优先发展热电联产方式,大力提高一次能源的利用效率。到2010年,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十五”期末降低25%以上。
(七)发展循环经济 推行清洁生产技术。
要抓好“包钢生态工业园区”和“包头铝业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形成集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废弃物再资源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工业生产流程,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模式,使园区内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大大减少,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要引导和支持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提倡煤-电、煤-焦、煤-化工、煤-建材、铝-电、铁矿石-铁精矿-球团矿等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建设,大幅度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积极发展绿色制造技术,防止高能耗、重污染行业的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坚决杜绝落后生产工艺与设备向我市转移。
大力开发钢铁、铝业、稀土、化工等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着力研发稀土产业三废综合治理、再生铝综合利用、钢铁固体废弃物控制利用等生产工艺技术,强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提高我市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整体水平。重点支持节能降耗、工业节水、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止工业污染等清洁生产项目。到2010年建成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全部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
(八)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
引进国内外已有的科研成果和产业化经验,着力建设一批用粉煤灰生产承重烧结砖的企业,并形成生产规模,逐步用粉煤灰烧结砖代替粘土砖;研发生产并推广应用新型粉煤灰轻质墙体材料和保温隔热材料;研发生产粉煤灰水泥及其制品(管、桩等)、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及粉煤灰混凝土建筑砌块、高强轻质烧结陶粒;提高粉煤灰在筑路及回填中的用量;用粉煤灰生产硅铝合金和高效稀土复合脱氧材料等。不断提高我市粉煤灰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粉煤灰的综合治理问题。到2010年,我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要达到70%,形成具有包头特色的粉煤灰生产链,把包头建成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
(九)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在“641”工程基础上,继续实施“十、百、千”工程,其主要任务是建成一个体系、实施一个计划、建成两个系统、建设一个区域。一个体系,就是在包头市制造业信息化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起基于大型制造企业集团的三维CAD、CAM、CAPP、ERP系统推广应用,建立起基于冶金、机械、稀土、化工、羊绒等行业信息化平台技术推广中心,同时配套建立起制造业中介技术服务组织和包头地区制造业企业信息数据库。实施一个计划,就是在包头地区中小型制造企业全面实施CAD、CAPP及部分ERP单元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计划。建成两个系统,一是冶金、机械、化工、稀土等行业的信息化技术系统,二是在基础较好的大型企业推行基于ERP的全过程管理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网络协同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建设一个区域,就是在市四区实施区域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每个区示范应用企业样板不低于10家。
以一机集团、北方重工集团为龙头,重点应用推广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控制、数字化管理等技术,努力提高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促进我市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到2010年,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在中小型制造企业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重型汽车、钢铁、铝业成为国内先进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集聚地和示范基地,示范区内50%以上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建立“设计数字化、办公自动化”的信息系统。信息化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