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工程。马铃薯脱毒种薯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继续进行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研究、示范和推广,为农民生产提供充足的优质脱毒种薯,满足我市及周边地区对种薯的需求。大力推广马铃薯机械化耕作和集约化生产,扩大优质马铃薯的种植规模,使脱毒种薯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提高到60%以上,同时引进加工薯与商品薯品种5-6个,建成内蒙乃至我国西部地区优质种薯生产、储藏、销售基地。在马铃薯系列产品深加工方面,重点扶持内蒙海德集团等马铃薯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发出市场适销的马铃薯深加工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把我市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
固阳正北黄芪药源GAP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通过品种提纯复壮,为固阳县扩大种植面积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的正北黄芪种子。同时重点组织产学研合作,对黄芪原料进行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研制开发出系列产品,提高黄芪的附加价值,使正北黄芪这一国内名牌真正成为固阳地区的一大产业。
蔬菜原良种繁育和花卉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市农研所作为自治区级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的作用,大力引进和选育蔬菜优良新品种,对优良新品种叶类、果类、瓜类和稀有小品种蔬菜进行杂交制种技术研究,为蔬菜生产提供充足的名、优、特、新、稀蔬菜良种,把市农研所打造成我国中西部地区,以蔬菜原良种繁育为支柱的集科研、开发和经营为一体的蔬菜原良种繁育基地。
干燥花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支持市园林研究所同北京林业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在我市建立中国干燥花繁育生产基地,每年引进或繁育花卉优良新品种增加20%左右,为扩大全国的供应量,提供更多的品种。
4.提高农畜产品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的节本增效技术工程。重点开展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有效提高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技术,主要开展粮食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特种养殖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与集约化养殖技术;加强优良农作物、蔬菜、畜禽、苗木、牧草、水产新品种的引进筛选、试验示范推广及其产业化。
5.农村牧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健全和完善农村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十一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每年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各10项。建立和健全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形成市、县、乡、村多级联动机制,组建多种形式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办各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形成产、加、销、技工贸一体化的科技产业化经营格局。加强“96048”农牧业科技服务系统建设,按照建立机制,整合资源,增强功能,规范运行的要求,要继续加强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全面整合科技服务资源,形成科技系统、农牧业系统、重点涉农部门等共同参与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工程建设。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重点支持动植物转基因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进行重组微生物农药、肥料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加快饲料添加剂微生物产品的引进与推广。在医药生物技术方面,立足我市中药材资源优势,开展生物制药技术的引进和开发。重点支持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组药物的引进、中试开发及产业化,预防性及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产品(方案)的引进、中试开发及产业化,地产中药材生物提取技术的引进、中试开发及产业化。在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重点支持当地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引进、中试开发及产业化,生物资源的保藏、种子库、信息库及其网络系统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在环保生物技术方面,重点支持环保微生物制剂产品和技术的引进、中试开发及产业化。利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重点支持用生物技术改造农业、轻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项目的引进、中试开发及产业化,轻化工和工业用酶产品和技术的引进、中试开发及产业化。
(八)社会发展。
围绕人口与健康,开展重大疾病、地方病防治及传染病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建立食品安全监测技术体系,提高食品与药品安全水平;提升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突发疫病、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突发事件的技术水平;加强公安、交通运输系统的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支撑和服务能力。围绕生产、食品、社会和生物安全问题,突破制约公共安全的关键技术,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体系,提升我市应对公共安全灾害事故与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制约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瓶颈,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居住适宜的新型城镇,促进城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重大专项
实施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要以十二大科技专项为切入点。十二大专项是包头科学技术发展重点领域中的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的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市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确定十二大专项的基本原则:一是紧密结合包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培育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产业;二是能够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重大项目;三是突出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四是解决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十二大专项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实行动态管理。
(一)钢铁新材料生产关键技术及延伸产品。
钢铁新材料工艺重点开发:铁水预处理工艺技术的优化,计算机对转炉冶炼终点控制的静态、动态模型研究,炉外精炼和连铸工艺的优化,铌、稀土系列钢种的开发。
钢铁新产品重点开发:百米高速重轨、稀土高强淬火钢轨、高强度高韧性贝氏体钢轨、高强耐候工字钢、H型钢、乙字型钢和L型钢等。开发轿车底盘、轿车内外板、大客车外板、载重车货箱、铁路客车、汽车大梁板、汽车车轮板、集装箱板、焊接气瓶板、油气输送管线板、直缝焊石油套管板、彩涂板、硅钢片、家电用板、计算机用板,高压锅炉、舰船、坦克、储油汽罐等中厚板,油井专用管、液压支柱管、方矩形管,以及各种高档线棒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