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到贵州视察工作期间,交待了十三项具体工作。其中,提出关于解决群众“三小”(小山塘、小水池、小水窖)工程饮水卫生问题。按照石宗源书记的指示和省委督查室的意见,拟定本调查方案。
一、背景资料
(一)据调查,我省农村现有“三小”工程48万处,其中:用于饮水的小水池有1.7万处,饮水人口10万人(省水利厅统计资料);用于饮水的小山塘有500处,饮水人口5万人(省水利厅统计资料);用于饮水的小水窖有11万口,饮水人口160万人(省改水办统计资料),“三小”工程共供应175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
(二)据省农村改水办公室统计资料,我省现有农村改水工程23000多处,但有消毒设施的不足2000处,由此引起饮水卫生的主要问题是细菌学超标及水源保护差。
(三)目前,我省尚未饮用上卫生水的农村人口约有1000万(省改水办统计资料)。
二、贵州“三小”工程面临的饮水卫生问题
去年9月~12月,省爱卫会、省卫生厅按照全国爱卫会、卫生部布署,参加了全国性的“中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项目工作。我省共抽样调查了20个县(市、区)。这次调查,在20个调查县中随机调查了142个“三小”工程,其中正规自来水厂24个,简易供水点(站、厂)109个,水窖9个。133个集中式供水点,日供水量在1000~200M3的有2个,日供水量在200~20 M3的有40个,日供水量<20 M3有91个。调查结果表明:
(一)“三小”工程净水设施不完备
133个供水点(站、厂),净水设施齐备的仅有7个,占5.3%,有沉淀过滤设施的仅有15个,占11.3%,有消毒处理设施的仅有5个占3.7%,无任何净水设施的有106个,占79.7%。
(二)“三小”工程细菌学指标不合格率很高
调查的142个“三小”工程,水质化验14项指标全部合格的仅有5个,占3.5%。三项主要指标浑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83.1%、50.7%、4.9%。
(三)“三小”工程目前是解决我省农村饮水困难的主要方式
这次调查表明,近几年我省农村自发性地或政府资助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方式主要是:
1、选择地下水、地表水为水源,修建简易自来水设施,利用小水池全重力向群众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