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进一步落实“科教兴黔”战略;坚持体现区域特色、因时因地制宜,以农村为重点,以预防和控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为主要任务;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立足技术创新,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注重适宜技术推广运用,更好地为我省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促进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0年,重大疾病防治技术有较大的进步,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医药卫生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医药卫生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
2﹒具体目标
(1)人口与生殖健康
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研究,提出降低出生缺陷方案,为降低出生缺陷和残疾人口数量做好基础工作,使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善。
(2)传染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结核、肝炎、伤寒、流脑、乙脑等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有效控制艾滋病发病的蔓延趋势;有效控制霍乱的输入与传播;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进一步研究贵州几种主要地方病发病机理及综合防控措施,并分析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有效控制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的流行,初步评估氟、砷重点病区、重点人群预防控制效果;建立碘缺乏病控制的可持续性长效防控机制,争取达到控制碘缺乏病的目标。
(3)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非传染性疾病
初步建立我省重大非传染性疾病的普查数据库和卫生人才技术库,建立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使我省一些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项目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开展重大疾病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使重大疾病预防和治疗步入全国同行列先进水平。
(4)食品、血液与环境安全
建立健全食品监督体系与食品检测体系;建立适应于食品安全工作需要的专项实验室;逐渐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包括确立重点监测食品的污染物指标种类与方法。
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全省协调的采供血机构;加强采供血机构实验室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和管理,逐步实现血液的集中化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