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许慧玲同志负责,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委、经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参加。
6、区域经济协作和集聚辐射能力的提升
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深入研究当今国内外大江大河流域经济协作的一般规律和总体趋势,认真分析江南江北的区域优势和特色条件,积极探索加快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的新路径;重点研究培育和构建江北地区与苏中、苏北、安徽乃至我国中部地区开展经济协作的功能和模式,加速提升江北地区对苏北和我国中部地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更有效地加快江北地区发展,更好地赢得省和国家对加快江北建设的政策支持。
由陈刚、蒋裕德同志负责,市经协办牵头,市发改委、台办、经委、科技局、人事局、交通(港口)局、商贸局、外经局、旅游局、文化局、卫生局、建工局参加。
7、江北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按照权责一致、利益均衡、有效激励的原则,深入研究现有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着力构建江北地区发展的内生机制。认真分析江北地区财税增长及贡献机制,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和财权与事权对等的原则,优化完善江北财税资源配置的新方式、新机制;总结江北区划调整以来管理体制的运作情况,着力研究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创新,有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健全指导和激励江北发展的统计体系、目标管理体系和人事考核评价体系。
由陈家宝、沈健、徐克勤同志负责,市委办公厅(政研室)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农工办、财政局、统计局、民政局、人事局(编办)、工商局、监察局、国税局、地税局、农垦集团参加。
8、江南反哺江北的模式和机制探索
着眼于大江南北的资源对接和优势互补,深入研究江南反哺江北的帮扶机制和政策手段。破解跨区域发展的各种制约,探索江南江北在信息共享、干部交流、载体共建、项目合作等方面的互动机制,推动江南发达城区的产业、资金、品牌等优势资源与江北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实现有序、无缝地对接,努力构建南北联动发展、区域共同繁荣的跨江发展新格局。
由缪合林、李琦同志负责,市政府办公厅(研究室)牵头。
三、工作要求
加快推进跨江发展战略,是南京践行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扎实地开展跨江发展调研活动,必须跳出南京看南京,立足全局谋发展,抓住机遇求突破。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认真审视江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发展基础,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拉高发展坐标,以更加创新的理念谋划发展蓝图。通过调研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思路,确定目标,广泛动员,加快推进,为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夯实工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