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大,死亡人数多。2005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76起,占全市各类事故总数的47.67%,死亡131人,占全市死亡总人数的82.38%。
四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仍需提高。2005年12月15日,市中心医院突发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7人死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三)主要原因。
一是企业规模小,底子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我市绝大多数生产经营单位均为私营个体企业,生产方式落后,安全投入不足。特别是煤矿企业全部是井工开采,有50%属于高沼气矿井,绝大多数是残煤回采,井下地质条件多变,工作环境恶劣,经常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二是企业内部的安全运行机制尚未健全。目前,我市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为合资、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缺乏懂技术、懂安全的专业人员,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个别企业安全管理处于真空。
三是企业员工自身安全素质低,安全意识薄弱。近年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这部分人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差,安全观念淡薄,加之企业重视不够,未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安全教育培训,致使他们盲目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即是事故的制造者,也是事故的受害者。
四是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三同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造成安全投入欠账多,安全生产基础差,并埋下了新的事故隐患。
五是安全监管力量不足。随着国有企业的转制和退出,行业主管部门逐步取消,安全监管部门需要直接面对成千上万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的能力明显不足,加之安全监管经费、设备及监察检测手段不足,安全监管工作的压力巨大。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认真解决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安全生产法》、《
吉林省安全生产条例》,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