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太原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信息报送工作及快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施方案


  信息:

  1、灾害类。主要包括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2、重大事故类。主要包括矿山开采、地质勘探中发生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3、社会安全类。主要包括因土地、矿产资源纠纷参与人数较多的上访、静坐以及冲击党政机关和要害部门等群体性事件。

  4、预警信息类。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敏感事件、事故的预警信息。

  报送内容中,要说明重大情况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经过、事由、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应急处理措施以及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等。

  (二)报送时限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件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向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报告的同时,向同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逐级上报时间不超过2小时。来不及形成文字的,可先用电话口头报告,然后再呈送文字报告;来不及呈送详细报告的,可先做简要报告,然后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理情况,随时续报。对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在获知事件发生信息1小时内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告,同时提请事发地人民政府报告。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报送不受分级标准限制。

  (三)报送方式

  1、不涉密信息。可通过电话、传真、外网电子邮箱报送。

  2、涉密信息。须通过党政办公系统的机要渠道以及加密传真方式报送。

  (四)信息报送及处置反馈

  对市人民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或口头指示,对局领导的部署安排和要求,值班人员应立即以电话或传真形式传达到事发地国土资源部门,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向市政府、局领导反馈。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和应急值班管理制度。各级领导要把信息报送和应急值班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信息报送和应急值班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报送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二)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预警预报工作。局应急管理领导组将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掌握各部门、各单位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认真做好预警预报工作。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